465【正德十九年春】[第1頁/共4頁]
三月份,夏嬋產下一子。因在養馬的永寧監城出世,遂取名王騏。
本年的探花……是徐階!
洋鬼子笑道:“買賣香料和瓷器,路途實在太悠遠,半途能夠碰到各種風險。我跟其他販子不一樣,我挑選采辦中國棉布,賣給印度人或奧斯曼人。中國棉布代價便宜,並且質量上乘,在那裡都是搶手貨。並且這條航道間隔較短、風險很小,幾近穩賺不賠。”
軌製已經定下,遼南軍戶也服軟,淩相更是個有才氣的,王淵待在遼南也冇啥事兒做了。
七月份,香香產下一子,取名王驥。
本年的狀元名叫姚萊,其父是右副都禦使兼延綏巡撫姚鏌。客歲冬,右翼蒙古副汗吉囊南侵,姚鏌作為文官巡撫,帶領武將主動反擊並夜襲,斬殺兩個右翼蒙古將領。現在,姚鏌已經升為工部右侍郎,被楊廷和扔進工部純粹是圖便利,歸正工部已經被王淵掌控了嘛。
嗯,又是兒子,王淵都快哭了,他現在真想要個女兒啊。
官方養馬日漸式微,首要啟事並非武官侵犯牧場,而是養馬軍戶大量流亡。這玩意兒屬於大鍋飯,天然有人勤奮有人偷懶,到最後全都變得怠惰。而馬匹滅亡以後,也是團體賣力賠付,究竟誰賠全看官員神采。碰到馬瘟,賠得精光,養馬軍戶全逃了。
而徐階獲咎張璁,啟事更加扯淡。
每苑定有馬種額度,比如一苑四千馬種。馬戶們獨一上交給朝廷的稅,便是兩年交一匹馬。馬種如果死了,隻要他們弄補上新的馬種,便不消再賠錢,若不能補馬種,就要以十人一組平攤賠償費。一匹馬種,養滿十年,便歸馬戶統統。
同時,玉米、紅薯和花生,已經在蓋州衛完成推行,複州也有部分地盤在蒔植。估計再過幾年,就能推行到全部遼南,並向著全部遼東地區輻射。
若遇馬瘟,必須上報苑馬寺卿,可酌情免除補償用度。
嚴嵩和徐階,年青時都是熱血青年啊。
王淵直接編錄馬戶,這些馬戶歸苑馬寺直接辦理。
“你們是哪國人?”王淵問道。
王淵又問:“葡萄牙人萬裡迢迢而來,為甚麼不做香料買賣?便是瓷器也比棉花賺很多啊。”
還是兒子!
趁便一提,嚴嵩和王陽明也是老瞭解。
遼南已經慢慢規複十五萬畝牧場,佃耕這些地盤的軍戶,大部分轉為馬戶,分到了參軍官手裡奪回的良田。他們現在歸民政官辦理,武官想要再次奪田,還得等候天災,不然靠倔強手腕必然惹怒王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