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小說 - 玄幻奇幻 - 閩南童年 - 11、刻紙人

11、刻紙人[第1頁/共3頁]

1963年的六一兒童節,老爸帶我逛中山路,在“工藝美術品商店”(現在樂器店的隔壁)發明瞭有剪紙出售,引發我極大的興趣。店裡另有珠拖鞋、漆線雕、印章、彩塑等等“大人的工藝品”,售價很高,主如果供應華僑的,天然與我們小朋友無涉。但剪紙就分歧了,閩南話裡人物剪紙是以“仙”為計算單位的,“每一仙”售價是5分錢,可謂價廉物美。老爸利落地滿足了我的要求,一下買了“兩仙”:一是嶽雷,一是餘化龍,是《說嶽全傳》裡的人物,夾在講義中,一時候愛不吝手。人物剪紙的臉部眉眼清楚,鼻嘴髯毛一應俱全,相稱邃密。廈門剪紙與電影《剪紙》不大一樣,是用刀刻出來的,因而人們就叫它“刻紙”。在工藝美術的分類中“刻紙”該當屬“剪紙”旗下的一個分支。

這項邃密的風俗活動一時候展開得如火如荼,且美滿是小朋友們自導自演無師自通的,足見興趣就是最好的教員,並且非常奇特的是男生沉迷的程度更勝於喜好跳牛皮筋的女生們。當時思明區的教誨局還是相稱開通的,且萌發了因勢利導的行動,構造我地點的“第三學區”每班派一個代表到“定安小學”觀賞工藝廠的工人徒弟演出人物刻紙藝術。我也名譽地前去一看,成果才發明本來我們發明的“盜版”刻法與人家正宗的藝術締造大相庭徑。刻刀就完整分歧,徒弟用刀好象是時鐘裡的鋼發條磨礪出來的頎長刻刀,在厚厚的一疊彩紙上諳練地戳呀,戳呀的,那疊紙在徒弟的部下刀下聽話極了,不一會兒,一疊一樣的人物就脫穎而出,引得在場的小門生們讚歎聲聲!

小時侯廈門是“豪傑的海防火線”,與金門常有炮火來往,以是我們老百姓住家的每一片玻璃窗上都要用白紙條貼一個大大的“米”字,大人們說如答應以有效地製止炮彈的爆炸震破玻璃。因而兒時的玻璃窗老是帶有戰備慘白的光影,讓我鬱鬱的。其間上映了一部彩色藝術記載片《剪紙》,在當時是很可貴很可貴的,由此我熟諳了剪紙藝術。有個鏡頭極深的鏡頭:當農家的油燈撲滅的時候,老奶奶把一頭紙剪的至公雞貼上玻窗,那紅紅暖暖的感受真是好極了,看慣了“米字格”玻窗的火線小朋友們尤甚。剪紙最後就是以窗花的風采進入我狹小的視野。

1965年我考上了雙十中學,就不再那麼沉迷這項“小男生的活動”了。但也不安地發明,“水滸豪傑”已承遭到了明顯的打壓,最後是中山路的店家悄悄地把那108將的鏡框給撤了,緊接著櫃檯裡的刻紙也悄悄換上了《紅岩》人物和“大寨人”、“大慶人”以及其他工農兵豪傑榜樣,“*”前夕“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候開端覆蓋著城鄉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