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洋上村[第1頁/共1頁]
洋上村農舍錯落,但感受火食稀少,村路上偶見老嫗、村姑和孩童,這個有四千多人的大村留守的村民已經未幾,多數人外出打工。我們在餘家古厝的房前屋後留影,百年滄桑,屋在人非,屋後滿目綠樹,房前佛手瓜的藤葉鬱鬱蔥蔥……
因了洋上村的根和新阪堂的脈,永春當局在縣城桃源鎮建有“餘光中文學館”,我們也順道訪問,固然冇有開放,保安還是特許我們進入大廳轉了轉。文學館樓高四層,一樓是劇院,或許不久的將來,我們能有緣在這個劇院裡聆聽餘先關於詩歌節拍的演講。
不久前,斌哥@餘躍斌在永春詩詞學會鄭會長的引見下拜見了餘光中先生,以“天下餘姓是一家”為由頭,做“鄉愁是一杯酒”書法,讓餘老先生非常隔心,進而榮獲他白叟家親筆題簽,喜不自勝,一時在海博傳為嘉話。我在九年前(2006年)廈大外文學院座談會上,以學弟的名義求得餘老散文選的現場題簽,並有與先生交頭接耳的幸運。加上癡迷詩詞和酷好筆墨的張墨客和胡八兄,四魚粉結伴走餘光中先生的永春祖厝,可謂誌同道合。
我們的轎車駛離永春縣城不遠,就開端延崎嶇山道攀爬,翻過一座山頭便能夠俯視山坳處的洋上村了。洋上村的“新阪堂”是餘光中父親的故居,出世於南京的餘光中是在厥後尋根問祖的旅途中,來到本籍地點的洋上村,以是洋上村的“新阪堂”是先生的祖厝而非故居。不過先生對本籍祖厝高度承認,當局也將這幢風燭殘年的餘家古厝定為“省級文物庇護單位”。
村頭有高樓,乃先生題簽的“洋上黌舍”,這是一所完小,因為假日,校園空無一人,傳聞就是開課的日子,門生也未幾,孩子多數隨打工的家長進城了。村部和黌舍挨在一起,村主任請我們喝茶,用洋上的山泉水泡永春的佛手茶,茶湯澹泊甘香,彷彿餘先生散文的蘊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