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兩個孝孫[第4頁/共7頁]
李綺節一口剪斷門房的話,叮嚀道:“吳爹,去舀米。“
重陽過後,氣候冷將下來。
玉嬋聽出楊天嬌語氣裡的狠絕意味,當即噤聲。
少年長身鶴立,眼眸低垂,稠密的眼睫覆下一層淡淡的暗影,不透暴露一絲思路。
楊家婆子頓了一下,笑嗬嗬道:“武昌府那邊火食稠密,南邊北邊、東邊西邊,那裡的人都有。大江邊停靠的貨船,密密麻麻,少說就有幾千艘,一眼底子望不到邊,三蜜斯不想去瞧瞧熱烈?“
跟著連日的幾場暴雨,江水較著上漲,水浪一次次超出朝廷構築的堤壩,漫延至臨江幾戶民房腳下。李乙也跟著憂心忡忡起來,想托人去武昌府尋李子恒:“大郎走的時候,還穿戴夾衣,眼看越來越冷,還老是迷戀外邊風景,總不是事兒。如果在外頭抱病,一群半大小子,誰肯耐煩照拂他?“
少年把麻布口袋遞到大丫頭手裡,退後一步,跪在地上,向李家正門叩首。
大丫頭將信將疑的喔了一聲,冇再接著問。
李綺節不由光榮,幸虧當初冇有一時打動打上楊家,公然不管哪一朝哪一代,老百姓們始終會不分青紅皂白地站在弱者那一邊。
寶珠把蒸好的重陽糕擺在一隻白瓷花口盤子裡,淋上一層褐色桂花蜜,插上彩旗,隨口道:“是來討花糕的吧?“
也是討百家米的。
李綺節隻好僵立不動,硬著頭皮看小沙彌磕完頭,待他要起家拜彆時,忍不住道:“十八姨可還好?“
楊天嬌冷哼一聲:“你們覺得我是聾了還是瞎了?楊九看上李三孃的事,家裡人哪個不曉得,如何就單單瞞著我一個?“
按端方,每年重陽前後,是換下紗衫,開端穿錦襖羅衣的時節。
他冇答覆李綺節的話,隻微微點頭,輕聲道:“勞你掛念。“
小沙彌腳步一頓,轉頭看了李綺節一眼,長眉入鬢,神光內斂,眼神理應嚴肅淩厲,但他的目光卻似摻了揉碎的水光,平淡如水。彷彿淩晨時分繚繞在江麵上的薄霧,滿盈著長年化不開的疏冷之意。
以是纔會前後派出兩個孫子出來討百家米,明顯那一家以為五六歲的男娃娃纔是正端莊經的宗子長孫。
李綺節假裝冇瞥見寶珠眼裡的促狹和滑稽,徐行走到門前。
因為楊縣令的叮嚀,楊表叔和高大姐同一口徑,對外隻敢說婚事是因為八字分歧纔沒談攏。
她望著男娃娃和老仆走遠的背影,憂心忡忡:“吳爹,你去前麵巷子找剛纔討百家米的小哥和大丫頭,找到人,提示他們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