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43)必然會有的處分[第1頁/共10頁]
陳璞一下就明白了。一段時候以來,一向傳播著燕山提督要換人的風聲,此中燕山衛府張紹的呼聲最高。張紹的資格很深,軍功也可謂彪炳,除了四品的勳銜不敷刺眼以外,其他方麵與很多老將比擬也並不減色,是以很多人都把他視作下任燕山提督的當然人選。既然張紹要上,那麼現任的燕山提督諸序就必須下來。可諸序在燕山做了十個月不到的光桿子提督,風風景光地上任灰溜溜地返來,這口氣能忍得下去?他分開燕山約莫已是定居,但這並不代表著張紹就必然能接任。諸序在這個時候把燕山衛私售糧食生鐵的事情捅出來,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這不是針對著商成一一商成分開燕山快一年了;如果按離任的時候來算,燕山衛還冇和那兩個突竭茨部族做買賣,商成績已經不是燕山提督了。諸序針對的就是張紹。張紹連資敵賣國的事情都做得出來,如許一小我,如何敢讓他來做燕山提督?至於張紹的了局,不消想了,必定好不了。當然諸序本身也逃不脫“失策”的任務。但是,就算他背個“失策”的任務,又能如何樣呢?歸正他這回丟掉燕山提督的位子,宰相公廨不成能再對他做出甚麼峻厲措置;他在軍旅裡的路也就走到頭了,吵嘴都隻能是掛個上柱國的虛銜回家的人,擔任務不擔任務的,又能如何樣?
“這如何是攪乎呢?我是澧源大營的副總管,領參軍副令,澧源大營的事,天然就是我的事了。何況這事是上官銳做的,我作為他的幫手,當然要有難同當了!”
“好,就如許說定了。”
“不是諸序的話,還能是誰?”
陳璞如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從上午集會的環境來看,事情彷彿就是商成說的這般。固然穀實一向口口聲聲地說這二十萬緡賦稅必須補上,但他的目標一向都是針對澧源大營,並冇有提到詳細的人,也冇有說要究查誰的任務,更冇有究查這筆賦稅的去處。想來穀鄱陽也是在躲避嘉州行營。畢竟誰都曉得,這筆賦稅最後是送去了嘉州行營,穀實再有本領,也不敢在這個時候找嘉州行營的不是。不然的話,萬一將來西南戰事有個三長兩短,隨便出來小我說一句,當初穀實為了戔戔一點賦稅就逼得嘉州行營上躥下跳,成果擺盪了軍心,影響到戰事,朝廷說不定就會把他推出來當作擋箭牌……
“那是針對誰?”
“又是返來開會?”田岫問。她曉得陳璞這個柱國將軍很有一些馳名無實,除了一些無關緊急的集會,陳璞平時普通過問不上軍旅間的多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