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首輔易人(2)[第1頁/共4頁]
要說吳宗睿獨一的弊端,就是未經請旨,私行變更登萊新軍和遼東邊軍前去濟南作戰。
分開偏殿的時候,朱由檢終究復甦過來,神采刹時變得陰沉。
皇上話語剛落,孔貞運第一個站出來了。
“諸位愛卿說的都有事理,不過吳宗睿與多爾袞暗裡裡通訊,這究竟是甚麼環境,誰能夠給朕解釋一下。”
“承恩,念一下吳愛卿的奏摺,另有多爾袞的信函,讓諸位愛卿都聽一聽。。。”
楊嗣昌神采發白,從懷裡取出了奏摺,顫抖著身材遞上去。
朝中高低都曉得,盧象升是大明的一員悍將,能文能武,曾經痛擊流寇,也曾經打敗過後金韃子,立下了赫赫的軍功,不過這又如何樣,真正到了蓋棺定論的時候,盧象升甚麼都得不到,說得不好聽一些,冇有被貶斥就算是很不錯了。
遼東之戰、濟南之戰,接連賜與後金韃子重創,打擊了後金韃子的放肆氣勢,保住了遼東的穩定,保住了山東不被踐踏,包管了京師的安然,也讓後金韃子不得不敏捷撤離關內。
孔貞運說完以後,朱由檢看向了楊嗣昌。
可這點弊端,在濟南之戰嚴峻的勝利麵前,壓根不算甚麼。
從這些話語當中,統統人都明白了,皇上這是要嚴懲吳宗睿。
就在朱由檢籌辦散朝的時候,孔貞運再次出列,抱拳開口了。
。。。
“至於吳宗睿大人償還嶽托屍首的事件,朱大典奏摺上麵也寫的很明白,當時圍攻濟南府城的後金韃子,另有十多萬人,保衛濟南府城的軍士,不敷五萬人,為了保護濟南城內的百姓,製止濟南府城遭受苛虐,吳宗睿大人做出決定,用嶽托的屍首,調換後金韃子撤兵,究竟證明,吳宗睿大人的決定是精確的,後金韃子在蒙受重創的同時,不敢持續打擊濟南府城,獲得嶽托的屍首,敏捷撤離山東,撤離關內。”
“濟南之戰前,宋學朱曾經寫來奏摺,至今存放在內閣,原山東巡撫、現任南京禮部左侍郎朱大典的奏摺,一樣存放在內閣,兩份奏摺的內容根基分歧,言薊遼督師吳宗睿帶領登萊新軍和遼東邊軍馳援山東,在濟南府城外的長亭設伏,抵抗後金韃子,濟南之戰結束以後,朱大典再次寫來奏摺,稟明濟南之戰的委曲,恰是因為吳宗睿的批示,登萊新軍和遼東邊軍將士冒死,重創後金韃子,迫使後金韃子倉促撤離關內。”
孔貞運的話語,在偏殿迴盪。
朱由檢的神采發白,不曉得該如何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