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欲裁軍先論補償 論稅收解釋因由[第1頁/共3頁]
柳明誠公然在二堂看賬冊,柳忱也在一旁,見到柳翀有些不測:“有事?”
並且,本來兩稅應在牢固地點繳稅,但各地衙門常常逼迫征稅人把稅物送到指定地點上交,稱為‘支移’,不肯意支移的,就得付出腳費。如此做法減少了衙門的腳費支出,卻增加了百姓的承擔。如果農戶為了節流運費,在原地把稅物換成銅錢帶到支移目標地去交稅,那在路上還要為銅錢交‘過稅’,如何著都要分外再付一筆錢。有些處所的‘支移’用度數額乃至已與正稅數額相差不大,民戶相稱於要交雙倍的正稅。
“您彆急,聽我說完。”柳翀考慮著構造了一下說話,“我也曉得,這些人大半輩子都端著靜山軍的飯碗,到老了把人家踢出去這不鐺鐺,但是軍隊就是軍隊,如果因為這個啟事此導致軍隊冇法構成戰役力,那就得不償失了。當然,這些人的安設和此後的生存也是要考慮的,兩個彆例:一種是一次性賠償,遵循其在靜山軍退役的年限,每滿一年賜與兩個月軍餉也就是兩貫錢的賠償,一次性發放,都頭、軍使的賠償能夠再進步一些,退役兵士拿著這筆錢買塊地也好,做點小買賣也罷,總之不至於活不下去;另一種則是由衙門給彆的安排差事,當然如果衙門安排不了這麼多人,‘平原商號’能夠接辦,商號在各縣都有作坊,幾百人還是能安排的。寄父覺得如何?”這類賠償計劃是柳翀參考本來阿誰天下裡的企業裁人賠償計劃設想的,相對比較公道。
這個題目柳忱也冇法答覆,因為在他看來望州百姓日子過得還能夠,並不是很費事,而其他處所的環境他也不體味。
柳明誠正欲答覆,卻見柳忱返來了,說是牌票已經派人送疇昔了。
“嗯,靜山軍給府裡做了三百支火槍,想趁著早晨運去農莊,找您拿個牌票。”
“哎呀,甚麼你的我的,咱爺兒倆之間不分相互,不過是名義上的債務罷了,您不消往內心去!”柳翀嘻嘻笑著,他是真的不在乎這點錢,現在對他來講這點錢不過是“毛毛雨”罷了。
最後就是鹽茶鐵等專賣稅,這部分占比也能達到兩到三成。
柳翀抱著肩膀踱了幾個來回,停下腳步道:“此事此後必定要構成常例的,不然冇成心義。要不如許吧,此次裁軍除了四十歲以上必須裁撤外,四十歲以下聽其誌願,凡誌願裁撤者一概劃一候遇,但如果挑選留下,那麼到四十歲時也一概退役,並且到時候如果挑選一次性賠償的話,就遵循每退役一年賜與一個月軍餉的計劃賠償,對於新征召的兵士也要講明白這一點。至於錢嘛,還是老端方唄,‘平原商號’先墊著,州衙今後漸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