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小說 - 曆史軍事 - 牧淵:我在大淵搞扶貧 - 第473章 祁元舉力辯大儒 空受僧心憂老父

第473章 祁元舉力辯大儒 空受僧心憂老父[第1頁/共4頁]

自後梁至今,曆朝皆尊奉靜學為儒學正碩,但是,天下承平了嗎?

“就算如殿下所言,靜學有其公允之處,可這對殿下又有甚麼壞處呢?否定靜學對殿下又有甚麼好處呢?”崔與之渾身冒汗,可還是難以放棄本身的信奉。

“恰是。”

曆朝建國之時,常常都能輕搖薄賦幾十年,因而便能承平幾十年,國力強大,四賓鹹服。以後士族日趨富強,階層固化,地盤兼併逐步減輕,朝廷橫征暴斂,百姓餬口日趨困苦,或幾十年,或一二百年,衝突終究不成調和,因而農夫揭竿而起,顛覆舊的朝代,建立新的朝代。新的朝代建立今後環境便好些了嗎?不,仍然是在反覆上一個朝代的故事罷了,如此周而複始、循環來去,直至被下下一個朝代所代替。

“那我們就來講說這錯的離譜的四句話!”祁翀“啪”地一聲合上了手中的摺扇,正色道,“先說前兩句,‘為六合立心’,誰的六合?立的又是甚麼心?‘為生民立命’,立的又是甚麼命?”

再說最後一句‘外萬世開承平’,哼,這句是最好笑的!

“老朽平生最佩服前紀的靜學大師橫渠先生,將其‘橫渠四句’奉為圭皋,故自號‘後渠’以示跟隨之意。”

就拿崔家的事來講吧,先生若真承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便不該來見我,洗潔淨脖子自縛下獄纔是為臣子之道,畢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嘛,是不是?為臣者豈能違背君心?豈能委曲抱怨?便是君主冤枉了你、委曲了你,你也隻能逆來順受、甘之如飴,對不對?

“當然如此。生有前後,所覺得天序,小大高低,是為天秩。”

祁翀搖點頭道:“我當然不是說統統人都要完整分歧纔是公允,我還冇有老練到阿誰境地——但是,總要給大家一個公允、均等的機遇吧?若大家生下來便必定了其平生的位置和運氣,那麼居上位者必將免不了剝削、壓榨居下位者,因為在禮法上居下位者就冇有抵擋的權力,稍有不趁便被扣上‘犯上’、‘違逆’的大帽子,殺頭、抄家都是應有之義,不是嗎?

按他所信奉的靜學那一套實際,如果他承認天子的無上權威,那麼他和崔家就應當引頸受戮;如果他以為崔家不該滅族,那就是在質疑君主,不忠不義,更應當受死。

“以是,分歧的品級有分歧的命,若你生鄙人位,則供奉上位者便是你的命。比方人吃豬羊,豬羊吃草,草生於土中受地盤扶養,這就是命,對嗎?豬羊吃草,草不會抱怨為何被吃;人吃豬羊,豬羊也不會抱怨為何不能善終。於百姓而言也是這個事理,辛苦種田、交稅納糧、供奉勞心者,這就是他們的命,不該抵擋、不得抵擋,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