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借水災疏浚運河 趁天暖圖謀扶餘[第1頁/共4頁]
“處理?不是剛媾和嗎?”祁樟有些驚奇地問道。
“四哥這倒也是個彆例,不過總感受有些決計了!”
“回殿下,卑職不曉得甚麼是當官,卑職隻曉得按陛下的叮嚀做好該做的事。”
內閣辭職以後,祁樟、祁檁又來例行覲見。
“陛下說的是屈朝用和應文拱吧?”杜延年答道,“這兩人目前還在江南,內閣還冇有調到他二人的任職經曆,臨時冇法考查。”
“可方纔議完和,現在就出兵,是否有悖道義?出爾反爾,畢竟不是上邦所為呀!”祁榛皺眉道。
祁翀這番話在其彆人聽來冇甚麼,畢竟已經風俗了,但喬履謙卻怔了好一會兒。他也是服侍過東吳三位天子的老臣了,麵前這位年青的天子卻跟東吳的任何一名天子都不一樣,莫非這就是真龍天子的氣象嗎?作為遭到重用的降臣,現在貳心中五味雜陳,不知是該喜還是該悲。
“這話算是說到點子上了。濁水年年治,年年決堤,春有桃汛、夏有伏汛、秋有秋汛、冬有淩汛,一年到頭不消停,朝廷裡就冇有治水的人才嗎?”
杜延年又問道:“陛下,疏浚運河需求一名總負其責之人,是否也讓林公兼顧?”
“陛下,以工代賑當然是個好體例,蓄水也是良策,但是大運河堵塞已久,隋唐運河沿線很多河段或因水位竄改,或因河道改道已不成用。若要將運河全數疏浚,所需求的人手何止百萬?耗時也非三兩個月就能完成,而是需求十年乃至二三十年之功啊!若大水退去百姓們要返鄉如何辦?若屆時仍要持續疏浚,則不免大肆征發徭役,這難道如隋煬帝普通,成了禍國殃民之舉?”珍惜民力的喬履謙卻提出了反對。
“既然喬閣老也說此二人可用,那就他倆吧!讓他們掛五品工部主事銜,馬上去項國公麾下聽用。”
“回殿下,卑職還未到及冠之年,未曾取字。”
祁翀苦笑:“這恰是朕目前最難堪的一點!目前東北軍區兵精糧足,新鑄的火器成批的往那邊運,可就是貧乏一個開戰的來由!”
“你就是滕致遠啊?名字倒不錯,可取字了?”祁樟大大咧咧問道。
“哦,跟我家老邁同齡。十七歲拜五品官,你這也是少見的少年得誌了!會當官嗎?”
“十七。”
正憲帝思忖半晌道:“林仲儒京官出身,在處所上待的時候短,於實務上經曆未幾,怕是不當。讓項國公兼任漕運大使吧,運河相做事件皆由他賣力。不過他身邊可用之人未幾,內閣再給他派幾個得力助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