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聯盟[第1頁/共4頁]
“都督此舉,與那三國時的袁公路,有何彆離?”幾近在同一個時候,高郵城知府衙門內,逯魯曾氣憤地詰責。
而更令人愁悶的是,郭子興和孫德崖兩人固然插手了聯軍,到現在為止,卻一點兒感化都冇闡揚。反而因為氣力太差,行軍速率太慢,拖了統統人的後腿。
“我淮安軍何時懼過與人作戰!”老進士把胸脯一挺,烏黑的髯毛高低飄零,“就憑他張九四那六千烏合之眾,能替我淮安軍遮風擋雨?想得美,真正的強兵,他如何能夠擋得住?如果連他都能擋得住的敵手,又如何能夠何如得了淮安軍?”
冷僻的典故底子不消舉,一個世人耳熟能詳的例子就能申明統統題目。那就是三國時的袁術和孫策。遵循眼下官方傳播的話本,孫策貧困得誌之時,兩次去投奔袁術。袁術念在跟他父親孫堅的友情上,兩次出錢出兵拔擢他東山複興。並且向朝廷保舉孫策為折衝校尉,給他供應糧草軍餉,讓他替本身去安定江東。成果孫策在安定江東以後,立即不肯再順從袁術的號令。並且在袁術稱帝時,判定劃地斷交。不但本身造了反,並且拉著魯肅、周瑜等,將袁術治下超越一半的州縣,都歸入了本身口袋。導致袁術的權勢頓減,很快就在劉備、呂布、曹操三家的輪番打擊之下,身敗名裂。死的時候傳聞連口蜜水都冇能喝上。
“我不是說你!”逯魯曾也敏捷認識到本身不謹慎把傅有德也給捲了出來,扭過甚,悻悻地解釋,“也不是說你哥和李喜喜將軍。像你們兄弟如許的,一百個裡邊出不了一個。並且你現在已經完整歸屬於趙總管麾下。我是說,那些投奔過來,卻還是帶著部眾伶仃立營的。就向張九四這類,誰曉得他到底安的甚麼心機?”
“奇怪!一群烏合之眾罷了!”逯魯曾橫了他一眼,不屑地撇嘴。但說話的聲音和腔調,畢竟放和緩了一些。“老夫曉得,有些話你們不愛聽。但老夫卻必須說出來。李總管、趙總管另有那位紅巾軍劉元帥,比來帳下都招募了很多豪傑豪傑不是?彆光想著擴大步隊,偶然候步隊擴大太快,一定是功德!那些前來投奔的人,兵戈的時候,除了搖旗號令以外,真正能幫上忙的,能有幾個?而他們萬一做了甚麼好事,老百姓卻全要記在你們這些人身上,平白丟了名聲。裡外裡,你算算你們到底是占了便宜,還是吃了大虧?!”
“那您老說如何辦?”傅有德內心不痛快,便乾脆直來直去,“總不能將張九四一刀砍了,然後再吞了他的部眾?彆人既然是慕名前來投奔,必定是感覺跟著朱總管,比本身單打獨鬥強。而情願前來投奔的,氣力也必定不如朱總管這邊。您老總不能因為他們氣力弱,就將他們趕到朝廷那邊去。或者隻要前來投奔,就不管情願不肯意,直接將其兼併。那樣,今後誰還敢再來?您淮安軍本領大,就算兵戈時候不消彆人幫手。可打下來的處所,總得有人留下來保持次序吧?每克一城就把本身的主力分出一部分去扼守,五六個都會過後,朱總管身邊還能剩下幾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