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第3頁/共4頁]
以後幾年,周郎君前後在河陽、山陰、雍州等地為處所官,積年考評俱是劣等,因而在神龍元年被調回了神都,先是在大理寺為大理寺丞,以後累遷至刑部侍郎。
作為一個斷案者,心已偏了,又如何能公允審批呢?!
就算討厭李氏宗親那些大要一套背後一套的可愛嘴臉,她也還冇到要滅人一族的境地,何況此次事件如何說也是李元嘉這個禍首禍首的錯,若真的要搞連坐,她跟李小九也跑不脫吧?
但是,就是如許一名看起來前程弘遠的青年相公,卻有個令人聞風喪膽的癖好,那就是研討曆朝酷刑,併發明出各種別緻的刑具。
當年‘高陽公主謀逆’一案死傷無數,血流成河,使得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由輔臣良弼轉為鐵血權臣,形象一落千丈……
連累九族?
周興自幼愛好瀏覽律法刑獄之書,16歲那年在科舉測驗中一舉考中了‘律科’的第四名。
“李貞父子公開起兵兵變,其影響極其卑劣,賢人不嚴懲便罷了,豈可寬恕?”李三郎自從得知李元嘉便是當初暗害貢獻天子的主謀之一,他的神采就冇都雅過。
“連坐之事還當慎重……”吳詡看了李治一眼,後者此時神采嚴厲,很有王八之氣地睨視著座下群臣,讓人猜不透他在想些甚麼。
不料,李小九陛下接下來又說了一句話,終究讓一向沉默的政事堂眾相公炸毛了。
或許你對他的大名會比較熟諳,這貨就是後代赫赫馳名的大苛吏——周興。
而李小九陛下和小李相公對周興發明的一些東西卻頗感興趣,使得吳詡也不好把此人調到彆的甚麼偏僻衙門去,頂多不常召見罷了。
這貨就更不得了!
彆的,顯慶年間產生的幾件疑案,竟也有李元嘉的身影在內,這讓李治和吳詡二人感到非常氣憤。
正如吳詡所料,李元嘉、李貞等人進了大理寺詔獄以後不久就懼罪他殺了,留下兩遝厚厚的供狀。
即使律法精通如狄仁傑者也隻能硬著頭皮道:“李元嘉、李貞者,高祖、太宗之血脈,李唐宗室至父老,當由上皇措置方為安妥,微臣不敢妄言。”
除他以外,主持審判此次兵變的大理寺卿狄仁傑的神采也非常丟臉。
也難怪東宮老是瞧他不紮眼呢……
與李元嘉比擬,越王李貞的罪惡反而顯得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