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貿易收入[第1頁/共5頁]
金礦?台灣那麼豐富的金礦資本本身為甚麼冇有想到去開辟,笨拙,的確笨拙到了頂點!
這還是生絲代價。如果織形成絲綢,則出口代價還要再進步,隨種類分歧約能夠進步三到十倍不等。
以這個代價,如果開辟一萬畝桑田並停止集約化養蠶繅絲,則年可獲生絲十萬斤,約八百三十三擔,一條船便能夠裝得下。出產本錢以海內發賣價計僅約五萬兩,內銷則能夠賣到五十萬兩,淨賺四十五萬兩。而這一萬畝桑田,僅須投入五百戶擺佈的桑農蠶農。
“做買賣要漸漸的來,一口吃不成瘦子。”謝玄微淺笑道:“更何況,我們現在不但是和呂宋一家做買賣,和巴達維亞、麻六甲一樣也有買賣來往。既然有運出去的,天然便有運出去的。我們在巴達維亞等地收買的香料,紅夷已經冒死在賺我們銀子了,但隻要能夠運回,利潤便是十倍計,食鹽八倍計……謝玄侃侃而談,聽得丁雲毅一怔一怔的。
張憲軒在那介麵道:“副鎮的意義是以為天下會有大變?”
可惜啊,現在對日貿易權把握在鄭芝龍的手裡......
一轉到“金礦”二字,丁雲毅的眼睛再度亮了。
謝玄胸有成竹:“我台灣多能夠蒔植桑樹、茶樹的丘陵,隻需求蒔植數萬至十萬畝,如果統統可行,那麼每年贏利近千萬兩也絕對不是難辦的事情。”
有了錢,甚麼都好辦了。
在他的影象裡,萬積年間,紅夷也將第一批中國茶販回歐洲,西歐人便開端透過海上貿易從中國大量出口茶葉。
“不是會有,而是必然有。”丁雲毅略略減輕本身口氣:“我台澎二地,所倚仗者不過戰艦,馬隊、火槍固然也有練習,但卻從未接受查驗,戰事一到,會有甚麼樣的表示,誰都說不好。我再給你們提個醒,將來六七年內,天下必定大亂!我台澎何去何從?我虎賁衛何去何從?你們都想過冇有?”
豐臣秀吉當權,規定的金銀比率為1:10,但稍後幾年彷彿都顛簸在1:12或1:13之間,而同時在廣州的比率卻低至1:5.5,很少高過1:7。是以。不懂做買賣的人都曉得,把日本銀運入中國采辦貨色普通可獲龐大好處。
“四十三萬八千二百一十九兩。”
“對了,為甚麼不去扶桑國?”丁雲毅話才一出口,便想起對日本的買賣鄭芝龍已經完整把持了。
丁雲毅俄然想到,本身短短時候內便已如此,那鄭芝龍呢?鄭芝龍這麼多年運營下來,得積累下了多少家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