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再立軍令狀[第1頁/共4頁]
李府後堂,宇文娥英麵帶東風拿著一張方纔疊起來的熟紙,饒有興味地讀道:“雲想衣裳花想容,東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嘖嘖,竟然看人家一眼便能夠口占一絕,這小弟弟倒是風趣得緊,今後倒是能夠提攜一番。”
蕭銑這一番話,實在也算是打了一點扣頭的。此前朝廷預算的時候,是均勻60日一期均勻征發5期徭役。以是10萬民夫的工期是300日,並非做滿一整年。但是蕭銑現在這個開價,把江南河杭州段與湖州段的工程量支出又從5萬野生降到了3萬野生,就算在時候上打了一點草率眼兒,導致實際上並冇有降落四成開支,那也起碼是降了三分之一了。
次日一早,在西湖東北角的孤山一帶――孤山島在隋時,本就是西湖湖心的一個小島,厥後要到唐朝白居易修了白堤以後,才和湖岸連接了起來。不過現在白堤蘇堤都已經被蕭銑提早開建了,以是孤山已經成了裡西湖防波堤的一部分。
“白堤”北側,一大塊湖區被圍堰圍住,放走了水。一條溝渠從杭州城北的護城河直挖到西湖,把那些蕭銑弄來的船都弄進西湖裡,在泥塘中一字兒排開。數十座龐大的木質工棚便建在四周,內裡斧鑿鋸條聲聲撕扯,一派趕工的氣象。
“大人莫非忘了,江南河監有調劑江南各州資本,調和修河的權限了?並且大人隻要讓柳括曉得下官新承諾包管的前提,信賴他定然會撥付的。”
第一種,也就是最簡樸的,那便是運泥船,處理此前用木筏竹筏疏浚時,冇挖多少泥便要來回運輸一趟的費事。平常一艘木筏或許隻要三五石的載重量,而用了大船的話,即便是三丈船,起碼也能夠運兩百石擺佈,一下子就有幾十倍的載重量晉升。至於動力方麵,蕭銑考慮到了重載船對低速高推力的要求,起首想到的便是學厥後宋朝才成熟的車輪舸,在船體兩側水線以上部分裝一對木質槳葉的撥水輪,通過橫穿船體的曲軸,由民夫在船艙內如同蹬自行車一樣蹬船,如此一來,起碼比靠臂力劃槳的船要高效一些。
蕭銑一腳深一腳淺地在泥塘的裝配園地中巡查,看著八根槳片的大木輪和如同巨型扒犁的五鬥拖網,拖鬥邊沿有些還加固鉚接了鐵片,如同鋒銳的鐵鏟普通,心中非常對勁:“這些都冇甚麼難的,做的還行,不過鏈輪做出來了麼?”
一個從京師將作監帶來的老木工,還是蕭銑當年發明雕版印刷術的時候用過的生手,指著一排匠人的工廠,對蕭銑說道:“署丞大人,小老兒幸不辱命,倒是在您分開的這些日子,把您要的槳輪和木鬥扒犁都做好了一批。您看冇題目的話,這便能夠改裝這些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