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笑談名人軼事[第1頁/共43頁]
“確切如此,她死於心臟病。”蕭伯納打斷了說話插出去講,“不過那是在50年今後了。”
“毫無疑問,”烏布利希說,“你曉得詞典裡是如何解釋‘地平線’的?一條想像中的線,一走近它,它就退遠了。”
“這太輕易啦!”大師叫了起來。
【聰明火花】一語雙關的詼諧,哪怕是一個不雅的話題,能起修辭感化,也能夠登上風雅之堂,與人交平常常需求如許的聰明。
【聰明火花】一小我最難的是能清楚的明白本身,並能給本身定位,特彆是在有些成績以後。◎豎雞蛋
1888年,美國第23屆總統競選之日,候選人本傑明·哈裡森很安靜地在等待終究的成果。他的首要興趣彷彿在印第安納州。
愛因斯坦聽後,先是哈哈大笑,然後意味深長地說:“你瞧,甲殼蟲在一個球麵上匍匐,可它認識不到它所走的路是彎的,而我卻能認識到。”
“是的。”林肯答覆,“那麼您擦誰的鞋子?”
【聰明火花】一項嚴峻的發明比金子要貴重很多。◎究竟誰是議員
【聰明火花】真正的醜不是指邊幅醜惡,也不是因為扮演“醜角”,而是一種不安康的心態。
謝立丹淺笑地鞠躬說:“我的朋友,我完整同意你的定見。”他一邊聳聳肩,一邊指著劇院裡那些剛纔為演出熱烈喝采的觀眾,彌補了一句說:“但是,我們兩小我反對這麼多觀眾,你莫非以為能起甚麼感化嗎?”
有一次弗洛伊德對他的大女兒說:“我感遭到,近兩年來你在為一件事犯愁,你以為本身不敷標緻,找不到丈夫。我可冇把這當回事,在我眼裡,你很標緻。”他女兒笑了笑答覆:“可你不能娶我,爸爸,你早已結婚了。”
老太婆點頭說:“但願他們彆生孩子!!”
休·特洛伊(1906—1964年)是一個不吝用惡作劇來招攬觀眾的美國藝術家。1937年,當代藝術博館在美國初次停止凡·高畫展。特洛伊以為凡·高的繪畫並不能吸引成千上萬的人來旁觀,而添一些聳人聽聞的畫家的私餬口的內容倒更有吸引力。因而他剁碎牛肉做了一隻人的耳朵,把它擺設在一隻精製的天鵝絨的小盒子裡,上麵貼了一則申明:1888年12月24日,凡·高割下這隻耳朵,送給他的情婦,一個法國的妓女。盒子一放進擺設廳,就當即招來了許很多多的觀眾。
今後,愛迪生常說:“我真得感激那位先生,在這個喧鬨的天下上,是他使我平靜下來,不必堵著耳朵去搞嘗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