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狼狽為奸[第1頁/共3頁]
便在扶靈歸鄉,過了熱孝期後,藉口孃家母親馳念外孫女兒,帶著女兒進了京去。
如此隻要張氏的夫君一向恪失職守,步步高昇指日可待也。
祝氏自他進京趕考以來,本就時不時要受施老太爺施老太太一場氣兩場委曲的,表情鬱結之下,身材那裡好得了?
又因二人結婚幾年,隻生了一女,張氏過了最後的痛苦與難過後,便不肯再替丈夫守下去了,她還這麼年青,莫非真一輩子素衣素食,不苟談笑不成?
施延昌如釋重負之餘,不幾日便收到了家中“來信”,說母親病了,但願他能儘快返家去一趟,因而辦理好施禮,本日便上了路。
獨一的不好,便是他在故鄉已經有妻女了,傳聞老婆還是他發矇授業恩師的女兒,那就有些難辦了。
何況不為本身,也得為女兒著想,父親冇了,父族又費事得誌,今後是能希冀他們替她說一門好親,出一份厚厚的嫁奩,還是希冀他們將來替她撐腰呢?
但是看來看去,眾新科進士裡要麼便是年紀充足當張氏爹的,要麼便是家裡後代成群妻族不弱的,要麼便是出身書香繁華之家的……不是張氏瞧不上的,便是必然不會娶她一個孀婦的。
等張氏長大後,卻冇有嫁入與自家門當戶對的勳貴之家,而是選了個豪門進士為婿。
可惜天不假年,張氏的夫君在升任通判後不到一年,便一病死了,這下張氏的天塌了,這麼多年的心血也全都打了水漂,的確就是痛不欲生。
如此張氏便帶著女兒,在孃家長悠長久的住了下來,常寧伯夫人自不必說,自來疼她,便是她大嫂世子夫人,也因世子自小與張氏要好,待她極是和藹,不但張氏心中舒坦,女兒臉上的笑容也一日日多了。
一向都吃著藥。
張氏隻得持續把目光轉回了施延昌身上,轉念一想,他有妻女又如何,傳聞那老婆孃家人早死絕了,又隻生得一女,要休妻還不是輕而易舉的麼?
又氣又恨,倒是無可何如。
張氏比施延昌大一歲,雖是庶出,卻因生下來生母便冇了,自小兒養在常寧伯夫人膝下,等她長大些後,更是聰明無能得遠超她的實際春秋,替常寧伯夫人分了很多的憂去,故而常寧伯夫人待她自來彷彿親生。
張氏也的確目光不錯,選的進士丈夫既無能又油滑,才外放一屆,便做出了政績來,從七品縣令擢升為了從六品的府衙知事、再到正六品的通判,可謂是官運亨通。
一番探聽後,張氏非常對勁,想著施延昌能一次便中秀才與舉人,可見是個有真才實學的,進士天然也能一次便中;退一萬步說,便他此番冇中,下科再來便是,下科他也才二十八歲,恰是退隱的黃金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