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錦繡京華誰與度[第1頁/共5頁]
寧江隻好感喟:“說實話……非常難受。”
少年道:“臣愧對陛下,愧對聖賢。去歲臣在銅州初見長公主,驚為天人,長公主對臣說,如果有緣,都城相見。在那以後,臣吊頸刺股,鑿光夜讀,就是為了能夠在都城與長公主再遇。臣曉得本身愚笨,身為讀書人,齊家治國平天下,當報效君王,為社稷建不朽之功。這些日子,臣也常常以此自勉,想要勸說本身。但是夜夜思念長公主殿下,心如刀絞,肝腸寸斷,翻來覆去夜不能寐,這些日子,臣在翰林院中,但見紙頁,便想起寫給長公主殿下之字句,但見瓊花,便想起長公主殿下的音容,抄摹章奏,一字未出,奉旨吟詩,無語淚流,拿朝廷俸祿,食君王廩米,上冇法為君王效力,愧對君恩,下冇法救回殿下,懊悔難當,還請陛下允臣回籍,臣隻願,臣隻願在窮鄉僻野結一茅廬,為長公主守靈……畢生不娶!”
另一邊的遠處,強征而來的徭役,在太陽底下揮灑著汗水,幾名軍士在涼篷下,一邊飲著小酒,一邊監督著這些力役。都城與其周邊,絕大多數布衣,都因為這場天災,而不得不被迫應征退役,這場平空多出的苦役,已經讓很多人怨聲載道,固然對於甘玉書這類有功名的讀書人,又或是家中能夠隨隨便便拿出使役錢的富人,根基上冇有任何的影響。
隻是有的時候,他也會在想,這個真的是對的嗎?還是說,僅僅是因為……這個是最輕鬆的?
“陳大人此言差矣!先聖有雲:變古易常,天有所感!昔日荊軻慕燕丹之義,有白虹貫日,太子疑之,事果不成;衛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白食昴,大事底定。夫六合精變,必有所警,今星隕都城,再加兵戈,豈不更是開罪於天?陛下當正刑與德……”
半個月前隕石落都城,鸞梅長公主身在魯仲郡王府中,天然也是遭遇災害,到現在連屍身都冇有找到,恐怕也永久冇法找到。身為新科狀元的寧江,固然入了翰林院,但心傷過分,這已經是第三主要求放他回籍。這世上有為父母守孝而去官的,但是為了女子而去官,恐怕也隻要這一例。
天子宋劭坐於陛階之上,在他的下方,群臣又開端辯論了起來,這類喧華日複一日,它到底有甚麼意義,天子本身也說不清楚。讓朝堂保持著相互黨爭、相互對抗,誰也冇法威脅到天子的局麵,是曆代天子的儘力,先帝、先先帝都是這麼做的,以是他也這麼做了。既然這類手腕能夠保持大周幾百年的昌隆,那想必就是對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