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賦稅攤派[第1頁/共3頁]
“到現在也是十幾年了。”
“也就是向鄉民征四隻雞,千六百錢。”
“我雖千方百計隻為保命,但這鄉間的百姓一條條也是生命。”
“那是當然了。……,我們隻是個鄉,又不是縣,收來的賦稅都交給上邊了,平時也冇甚麼節餘,又要保護鄉舍官署,又要保持各種平常開消。讓我們出錢,我們那裡有錢呢?”
“鄉置?加派?”
佐吏答道:“本來按郡中規定,是該每個月都給一千錢、三隻雞的。安宅裡的陳華做了郡丞後,照顧鄉裡,給我們鄉減成了兩個月給一次,還降落了數額。”
周澈問道:“何事?”
“你剛纔說這錢是向鄉民征收的,但是我俄然想起一事:我在任亭長時,為何從未曾有人來征收此錢?”
周澈略微沉吟,說道:“既是由縣廷批準的,就按此征收罷。”
他這邊一再沉吟,那佐吏有些不懂了,不就是征收幾千錢麼?二十多年都如許了,有甚麼可幾次考慮的?周澈盤算主張,開口說道:“向鄉中征錢既是由縣廷批準的,這端方我也不能壞,但是‘出一收二’就不必了。這幾年接連疫病,前兩年的年景也不好,老百姓都不輕易。”
“該宿亭了。”
“縣裡曉得此事麼?”
他本是跪坐在地上的,這會兒急得腰往前挺著,屁股都分開了腳後跟,變成了跽坐。
“置”和“亭”分歧的處所是,亭有治安職責,且平時不但歡迎使者,也供百姓投宿,同時在範圍上,亭也不及“置”大。置不但處所大,專職通報郵書、平時打雜的郵人更多,又要養牛馬、供官吏飲食止息,平常開支不小,這個用度主如果由各地縣鄉供應,由郡裡下達分攤目標,以是周澈他們鄉裡也是需求供應一部分。
佐吏急了,說道:“周君!這是舊例,如何能變?”
佐吏俄然笑嘻嘻地說道:“鄉長,往年的常例都是出一收二。”
周澈說道:“八百錢,兩隻雞?!”
置,彆名郵,秦漢期間的一個處所機構,近似郵政局---乃是傳驛之所,即厥後唐宋期間的驛站、急遞鋪,各縣皆有。其責主如果傳郵、歡迎使者,並給使者供應車馬飲食。
“最早就是由縣裡批準的,到現在十多年了。”
征八百錢、兩隻雞是縣裡批準的,周澈縱不肯,也冇體例,總不能“拿自家的錢給朝廷的郵置”。此乃大忌,落在故意人的眼裡,定會被詰責,以是對縣廷的這個批準,從了也就從了,但是“出一收二”就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