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第1頁/共3頁]
“啊?”
於襄陽城北擴建,用作皇宮扶植,同時帶上張明、賈詡等荊州高官,主意向宛城而去,籌辦驅逐劉協的到來。
厥後的事情,幸虧光武帝劉秀橫空出世,終究同一天下,大漢答覆!
但他俄然感覺,張明說的,好有事理!
劉備眼眸敞亮,如有所悟。
好傢夥,方纔張明勸了他半天,好不輕易他下定決計,走劉秀自主的門路,成果現在張明又奉告他立劉協為帝。
“並且不出不測,立劉協為帝後,河北袁紹必然效仿,多數也會從漢室宗親中,挑選一人立為天子,並且此人多數為劉虞先人。”
張明淡淡一笑,眉間儘是滿滿的自傲:“主公放心,讓他固然來便是,現在曹操另立新帝,衣帶詔天然見效。”
劉備麵前一亮,帶著幾分切磋,“還請知漢見教。”
這一行動,獲得了以孔融為主的名流大儒交相獎飾。
“這第二步,便是策動言論,斥責曹操廢帝之事。”
“剛好,我們也能夠藉助這個機遇,將這些不肯為主公效力的冬烘和世家,給完整打掃,以絕後患!”
“更不要說以劉協的脾氣,就算有世家情願為他效力,也隻會成為他的刀,和他的替罪羊。”
至此,張明打算和盤托出,劉備如醍醐灌頂,卻仍有一個顧慮。
他們隻曉得,荊州,是劉備的荊州,襄陽,也是劉備的襄陽!
把曹操當作王莽,辨別隻是此時曹操,還冇有本身稱帝,但彼時的王莽,不也是先立傀儡兒天子孺子嬰為帝,以後一步一步地獨攬大權,然後篡奪帝位的嗎?
劉備冷靜點頭,不過轉眼他俄然想到,“奉天子以討不臣”這個標語,最早不就是曹操喊出來的嗎?
張明微微一笑,神采奕奕,“不破不立,為今之計,唯有效仿光武帝,方可持續漢統,再興大漢亂世!!”
現在本身也要這麼用,會不會有些拾人牙慧,又遭人詬病?
“再加上主公在襄陽修典,不管是荊揚兩地的世家,還是堆積在襄陽的名流大儒,真正情願為劉協著力的,十不敷一。”
“是以為了將來師出馳名,我們正需求劉協來對抗曹操,以是等劉協來到襄陽以後,主公可發起,攙扶劉協複其帝位!”
“不過要想自主,還需三步打算。”
“而主公本就是大漢皇叔,漢室宗親,接管禪讓,實至名歸!”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即便是孔融如許的保皇黨,都冇有提出,要和劉備一道往宛城去驅逐劉協,仍然留在襄陽主持修典的事情。
“劉協,就是曹操送給主公,天賜的大義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