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國士之風[第1頁/共3頁]

周瑜點頭笑道:“吾心之於江東,日月可鑒,吳侯自知何懼彆人群情?”

孫權能十八歲坐穩江東,成為一方霸主,並不但靠孫策留給他的班底,本身也有機謀手腕,不然孫策豈能放心將基業交到他手中?

“此計可行!”周瑜不假思考點頭道:“劉琦此舉,雖顧忌我水軍虎視荊襄,實則亦為江東運營,謀取廣陵,已有腹策!”

張昭驚詫,孫權明顯非常顧忌周瑜執掌兵權,怎得又變了態度?

張昭歎道:“吾非畏人言,而憂江東傳出文武反麵之論,於軍心倒黴,雄師將發,此乃大忌也!趙有將相和故事,吾豈不如廉頗一武夫?”

張昭一句話,說得孫權心下一沉,這些年來,兵權都在周瑜和各將領手上,他坐領江東,全仗眾將虔誠。

未雨綢繆便是孫權的好處之一,用人都是顛末沉思熟慮,江東安危興衰,可不能全係周瑜一人身上。

周瑜略作沉吟,歎道:“劉琦鵲起荊州,我取西川已然有望,唯有北進中原,取廣陵、定淮南,酬伯符未儘之誌!”

魯肅沉默,他與周瑜也是摯交,曉得他的為人,既有決策,便難以勸說,隻好問道:“淮南戰事,公瑾覺得如何?”

“有些事,是冇法說清的!”周瑜卻感喟點頭,俄然笑道:“若果然有能統領江東之人,我倒願今後歸隱山林,帶著伯符靈位,散舟於長江大海。”

孫權恍然,慨然讚道:“明公真乃國士也!”

“江東霸業,豈能倚仗外人?”周瑜冷然一笑,言道:“來日我自會伶仃宴請劉琦,商討此事,叫曹賊得空東顧。”

如果當時勝利,趁著袁曹對峙官渡,孫策直入徐州,橫掃中原,現在又是如何的局勢?

出征合肥時,孫權發明,那些兵士並不直接聽令於他,江東武將都各有私兵,這是個極大的隱患。

魯肅蹙眉道:“伯符將外事拜托於你,昔日戰事,皆由都督論定。本日大變態態,張子布舉帥籌劃,似成心針對都督,倒是為何?”

魯肅思考半晌,言道:“先前子瑜到襄陽,曾聞張魯遣使與劉琦交友,同謀取西川之事。本日劉琦卻又說是出兵救劉璋,我看此中必然有詐,荊州出兵是假,恐張魯攻益州,劉琦卻襲厥後,漢中不保矣!”

心念電轉,臉上卻一片誠心,抱拳道:“兄長以大事拜托明公二人,身為佐命之臣,自當以江東大業為重,秉公辦事。先生一貫性剛敢言,文武官員無不畏敬,本日卻苟身責備,若果然誤了大事,悔之何及?”

魯肅忙道:“文武反麵,實非江東之福。都督若不肯屈尊,肅願設一席,請二位到府下相聚,說和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