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往事如煙[第1頁/共3頁]
曹操道:“江東諸將故意廝殺,卻被劉琦安排鎮守壽春,是以定見分歧,此時必然心中不滿。今劉琦與文烈決鬥期近,吾藉端前去觀戰,若黃蓋等公然出兵,便是反麵,仲達設想敗之,江東必亂矣!”
曹操覽書大笑:“傍門左道實不成信,小小前兆幾亂吾心!”
楊修嘲笑道:“孫瑜見孫權血書,雖在躊躇,卻對劉琦早已不滿。剋日孫暠被誅,孫靜氣死,孫瑜才憤而舉兵,決意放棄廬江,欲回家奔喪,暗中挽救孫權,與丞相南北照應,共滅劉琦,如何有假?”
司馬懿頓時會心,笑道:“黃蓋若敗,劉琦必怒,此人乃江東股肱老臣,若責之江東諸將必不滿,若不懲辦,則劉琦聲望大失,再有力統兵矣。”
司馬懿微微點頭,實在他早已暗中向曹丕寫信,請他將司馬氏一族自河內遷往邯鄲,但老父親司馬防脾氣樸重,不肯遷徙,司馬氏家風極嚴,其他後輩也不敢再勸。
曹洪請令道:“丞相,末將願往。”
“德祖所言極是!”曹操微微點頭,傳令眾將前來議事。
曹仁帶著司馬懿到營中安排軍務,見他麵帶笑容,神不守舍,問道:“仲達不必憂心,吾已向石亭增兵,命王基隨時存眷廬江動靜,可保無虞。”
曹操撫須笑道:“孫瑜新喪父兄,皆因劉琦而起,此乃人倫大事,報仇理所當然,安得有詐?仲達多慮了。”
表示世人退下,曹操坐在案前失神很久,望著空蕩蕩的大堂,莫名難過,今雖貴為魏王,卻難再有當年把酒言歡之友了。
不由暗自悔怨,當年曹操/bi本身退隱,再咬牙對峙一下,或服從徒弟建議,逃往荊州司馬徽處,不知本日又是多麼局麵。
司馬懿獻策道:“可用假途伐虢之計:人馬到廬江時,孫瑜出迎,不管他降意如何,不由分辯先將其拿下,領受城防。若其真有降意,再置酒宴賠罪未遲。”
曹仁安撫道:“仲達但放寬解,馬超不過莽夫罷了,英勇不足,卻智略不敷,且西涼馬隊不習水戰,有徐公明守河內,馬超欲渡大河,難如登天。”
楊修聞言大怒道:“司馬仲達,汝以吾詐丞相乎?此去廬江,我等九死平生,費儘唇舌,安得無功?”
目光轉了兩圈,竟找不出一個足以勝任的大將,不由心中失落,若張郃、於禁等將在,何至於此?
曹操略作思考,俄然計上心頭,又派人將司馬懿傳來,言道:“先前傳聞黃蓋與劉琦反麵,未知真假,吾正有一計,可辨真假。”
曹仁笑道:“仲達勿憂,待曹洪將軍取廬江,淮南戰事便有轉機,某向丞相諫言,調你到河內幫手徐晃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