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三章 四道聖旨[第1頁/共3頁]
第二道旨意:立儲君,穩定局勢。同時減弱外戚權勢,將定國公在軍中的實權轉為尊榮的虛銜。剝奪曹家後輩的前程,令曹家能享用外戚的尊榮,卻無實權。
不過,也僅僅是當誅罷了。慶隆帝冇有想將此案究查到底,連累誅殺的意義。乃至,他重新到尾都冇有問過一句,這些兵卒從何而來?
時至本日,他才恍然大悟。身邊這個女子,為他生兒育女,他以皇後之位許之。固然尊榮,卻始終少了屬於女子的幸運。
“太醫呢?怎地還未到。”曹皇後也顧不上一旁的薑冰薇,隻看著慶隆帝越來越灰敗的神采,咬了咬唇。
吳光啟心頭腹誹,若不是看在你是皇上的第一個兒子,你犯下如此大罪,豈會留得性命在?
幸虧齊王已經長大成人,能夠獨當一麵。不然,若主弱母強,慶隆帝動手必將更狠。她這一條命都一定能保住,曹家更是有滅族之禍。
太子反叛方纔彈壓下去,他身中劇毒不知壽數。此時現在,他要的是一個安穩的局勢,而不是惶惑的軍心。不能因為某一些人被煽動,而廢了一支軍隊。
“將他押下去。”慶隆帝揮揮手,不想再看到太子。
以武勝的資積年紀,官居二品已到了極致。何況他出自國公府,有著一品的爵位。再加封隻會害了他,不如將他留給齊王。
“統統入宮反叛者,拖出午門馬上斬首。”
慶隆帝對這所謂的解藥並不在乎,但乾係著他的性命,就算是但願迷茫,吳光啟也要逼出這解藥的下落。
“傳旨,封齊王為太子,宣他立即進宮覲見。定國公由宣威大將軍覲為太師,族中後輩兩代以內,不得入仕為官、不得掌兵權。”
第四道旨意,敏捷壓抑兵變。將背叛者斬首,也有不予進一步追殺的意義。
慶隆帝此時說話吃力,隻揮揮手。武勝叫了兩名龍武軍出去,將封明賢拖了出去。
不但剝奪了他的太子身份,連皇族的姓氏都一併剝奪。今後以後,他是比布衣還低一等的罪人,畢生不得自在。失了名分,就算他想東山複興,也是不能了。
不如此,如何彰顯皇室莊嚴不成侵犯?
武勝跪下謝恩。
若說之前投到齊王麾下,武勝還感覺私底下的運營有些對不起皇上的話。至此,他已經冇有任何慚愧。
在他本來的打算中,將慢慢減弱曹家的權勢。但現在,他已經冇有阿誰精力。他不曉得本身何時會死去,隻能大刀闊斧。
幸虧,幸虧!她心頭公開光榮不已。外戚本就如同放在火上烤,能有如許的成果,能將家屬延綿下去,已是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