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逃命進村老漢說世道 出行歸來媳婦吐辛酸(三)[第2頁/共3頁]
方嵐一頭的霧水,他如何也想不明白,這叛軍的規律會比朝庭軍隊的好,並且還免征半年的人頭稅。這分歧適常理,越想越是不明白。他是規端方矩讀了十多年書的人,在徐家書院程仕信的經心教誨下,用心學習。對國度、朝政、軍隊、稅收的內容都懂,曉得冇有稅收,朝庭就冇法運轉,特彆是兵戈,最耗財帛。安祿山那來這麼多的錢,贍養那些兵士啊?
實在這內裡的事理也不難,安祿山起兵今後,唐玄宗為了培養處所上抵當力量,放寬政策,讓他們建國庫,征新兵,按戰時標準當場籌集糧草,滿足戰役的需求。如許好的攬錢機遇,處所官府豈能錯過。河南道當即行動,征收軍糧,本地百姓固然心中不肯,但為了抗擊叛軍,又冇有來由順從。如許大量的糧食進了城堡。
方嵐學的是正統的儒家思惟,將朝庭視為主體,以為崇高不成侵犯。帶著如許的有色眼鏡對待這個題目,當然想不通。他麵前有一件更火急的事情要做,也冇有當真的去想這個題目。他對鄭老頭說道:“鄭大爺,請給我一間房,我要在內裡靜坐一段時候。請你照顧好我的棗紅馬,三天以內不要打攪,包含用飯時也不要叫我。”
但是,唐軍抵當力量太差,安祿山進軍又快,幾天工夫,攻陷了河南全境。征收的糧食又都到了安祿山的手中。如果辦理得好,這些物質夠安祿山的軍隊用上一年。他起兵反唐是被逼無法,既然做了,就要硬撐下去。當然要爭奪公眾的支撐,有現成的功德,他能不做?
二十多年來,官員換了一茬又一茬,那些飽讀詩書隻認死理的大臣都靠邊站了,剩下來的是少之又少。而這些人固然有忠君愛國之心,但獨木不成林,冇有才氣與叛軍對抗。事光臨頭也隻能隨大流,保一時之安然。
“如何不是實事?這是我老夫切身經曆的事,另有假嗎?現在這些當官的,和疇前的大不一樣。不懂朝廷的法律,遵循本身的好惡辦事,老百姓早就受不了啦。”方嵐冇有吱聲,他以為鄭老夫不是扯謊的人。想了一會說道:“這我就想不通了,那些朝廷的官員,食君之祿,應當酬謝君恩。如何會晤風使舵?全然不顧社稷的安危。”他用本身的標準來衡量當朝的官員,當然想不通。實在很簡樸,張九齡下台後,唐玄宗不消讀書人,重用李林甫如許不肯讀書而長於應變之人。這些人隻重小我好處,輕視品德看法,貧乏忠君思惟,遇事見風使舵先保全本身,如許的官員能捨生取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