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李治上課(下)[第3頁/共4頁]
李誠拿起鵝羊毫,把他的原文改了一下:民種麥,賣磨麵,麵為包子。然後還給李治,念一遍以後笑問:“是這個意義吧?”李治點點頭:“對,就是這個意義。”
“為甚麼冇糧食吃就會造反呢?”李治提出了一個靈敏的題目,李誠就等著他這句話呢,一臉正色道:“記著了,民以食為天,如果一天冇吃的,你會如何,如果你兩天、三天,乃至更長的時候,你都冇吃的,你會如何辦?”
李誠點點頭:“對,活不下去了,不能等著餓死,去找吃的。這個過程,如果隻是一小我一個家庭,題目還不算太大。如果有無數的家庭都如許呢?百姓必定鋌而走險,造反求生。”
走到一塊地邊上時,李誠叮嚀泊車,讓李治下車,走到地裡,指著空中上殘留的秸稈:“晉王,這就是一片小麥地,秋收已經結束了,我們瞥見的是殘留的秸稈。”
這一次李治不懂了,搖點頭:“徒弟,這個不曉得。”
還是一個八歲孩子的李治,冇法完整瞭解這此中的事理,但是李誠還是灌輸給他了。
李誠所料不差,他給李治上課的內容,在他帶著李治回城,給李治送到皇宮門口時,全都傳到李世民的耳朵裡了。聽完以後,李世民不由感慨:“自成這個課上的好,應當把統統皇子都送給他去上一上如許的課。今後雉奴上課的事情,就不要再報了。”
李治拿出小本子,遞給李世民道:“父皇,這是徒弟寫的一首詩,名字叫做《讀史有感憫農》。”李世民一看硬筆書法,感覺很怪,但是另有一番風味,再看詩的內容,麵色微微一變。小本子上的一頁,寫著兩首詩,憫農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二: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傳聞李誠要出城去上課,李治喜的抓耳撓腮,兩個內侍卻呆不住了。此中一個悄悄的溜走,李誠瞥見了也當著冇瞥見,叮嚀下去籌辦吃午餐。
李治回到宮內,遵循李誠的指導,第一時候來見李世民,彙報明天上課的內容。李世民興趣勃勃的聽他講訴明天的進過,最後對勁的點點頭:“雉奴學的不錯,自成教的更好。”
李誠笑道:“不錯,你做的很不錯,拿著小本子歸去,早晨就用這筆墨做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