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小說 - 曆史軍事 - 書劍盛唐 - 第四百七十五章 奸臣的定義

第四百七十五章 奸臣的定義[第1頁/共4頁]

“苟利國度存亡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李誠淡淡的丟過來這麼一句話,李義府刹時渾身血都衝到了臉上。不成思議的看著李誠,莫非說本身之前看錯了李誠麼?細心一揣摩,這話還真的不假啊,李誠的作為,真的有點這個意義。

要不李世民能把李誠丟去西域,返來後又留在長安麼?李誠在登州和不在登州,底子就是兩個觀點。李世民冇瞎扯,他真的是在庇護李誠。不然李誠人在登州,一旦與那些冇法無天的宗室士族產生好處牴觸,他們甚麼事情做不出來?

應當說四條建議,冇一條細心去說甚麼,但是單單李誠說出來的這些話,就已經夠嚇人了。李世民這麼警戒的啟事就一個,怕李誠走出宮城就被人暗害。

恰是因為看明白了這些事理,李誠纔會說出這麼多驚悚的建議。就拿清朝推行的“士紳一體納糧”吧,也就是在雍正朝了,清室已經坐穩了江山,加上一個雍正心狠手辣,才氣得以推行。你換成明朝嚐嚐看。

李誠終究的感受是才閉眼,就被喚醒了,眼睛就冇展開過,梳洗都冇本身脫手,簌口的時候隻要張著嘴就行了,然後豬鬃牙刷就青鹽,都是鶯兒帶著倆丫環服侍著完成的。

李誠的出城打算天然是打消了,回到家裡就寫奏摺,把本身關在書房裡。改土歸流和開海這兩個政策,對於大唐來講是影響最小的。實際上唐朝的開海和明朝的開海不是一回事,因為唐朝冇海禁。開海指的是開辟,而不是開放。

李誠在馬背上胡思亂想,李山拖著一條鐵棍在前麵不緊不慢的跟著。火線一輛馬車過來時,李誠隻是看一眼,神采微微一變。

早朝這類事情,有所謂的點卯,在李誠看來,的確就是反人類。

這一點李誠太有體味了,看看本身的丈人家就曉得了。要不是看在崔芊芊的麵子上,早特麼的翻臉了。士族大師,真的毫無節操可言,冇了好處,甚麼事都能做的出來的。

唐朝人丁統計的時候,統計的是自耕農,另有一類冇統計出來,那就是部曲和隱戶。這都是門閥的力量地點。李世民的擔憂,那是有啟事的。

第四百七十五章 奸臣的定義

李誠能瞭解李世民停止說話的心機,不緊不慢的往外走,歸去要寫的奏摺,應當有兩份,一份是改土歸流,增加自耕農的話,天然就增加稅收咯。開海又是彆的一個支出渠道。貞觀年不缺錢,但是危急已經呈現了苗頭。

“走了!”李誠揮揮手,策馬往前,高陽也冇膠葛,縮回車內,臉上帶著淺笑:“君子如玉!”真是一個敢愛敢恨,餬口在本身天下裡的小娘子。或許她和辯機的事情是誣捏的,但是也確切在汗青上留下的本身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