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荊湖已定,論功行賞[第1頁/共3頁]
都督府內,紅紫官員十多人,分坐擺佈,四路經略使、鄂州都督府多數督張邵和清河郡王張俊一左一右,並排坐於正中。
“全城百姓被叛賊裹脅,叛賊既平,百姓無罪!”
“有勞了。”
都督府和朝廷尚未認證政績、功勞,若被他雄師進了城,到時候扯起皮來,這功績就很難分得清了。
如果因為鄉紳反對,就出爾反爾,一旦引發民亂,他豈不是白忙一場?真到當時,恐怕另有丟官罷免,永不任命。
田師中從鄂州城出兵以來,根基冇撈到多少軍功,就撿了兩座無人駐守的小縣城,雄師進駐臨湘好久,眼看叛賊棄城渡江逃遁,他是心急如焚。
固然終究平叛的時候較朝廷限定的三個月長了很多,但總算安定叛賊,光複湖南、湖北、江西十幾個州郡,能夠對朝廷、對聖上有個交代。
以是,鄉紳們的要求,張浦一貫不放在心上,與招安平叛比擬,他們的訴求一文不值。
“京西路另有賊寇浪蕩,郡王不能再多留些光陰嗎?”張邵誠懇挽留。
以論功請賞安撫世人以後,張邵敏捷安排接下來安撫湖南、湖北、江西各州郡的任務。
而後,他親身帶領一千兵丁趕赴嶽州城。
“靖遠,我隻能幫你到這裡了,今後的路,你要本身走,本身悟。”
“生了個兒子。”
得知叛賊棄嶽州城而走,招安特使張浦非常鎮靜。
“如何剿除京西賊寇,郡王可有建議?”湖北、湖南、江西固然冇事了,作為四路經略使,張邵不能不考慮京西路的安寧題目。
得此包管,張浦纔給了便利之門。
“好好好,好啊!走,我們爺孫喝一杯去!”
幾近與此同時,清河郡王、樞密使兼湖南湖北路招討使張俊也單身趕來鄂州城。
“張大人牢記,京西之事不成暴躁,不然後患無窮。”
獨攬湖南、湖北平叛之功,有此名譽及政績功勞傍身,今後必能平步青雲!
“本官本日累了,他日再來。”
數十天後,臨安發來數道文書。
數天後,田師中帶著兩萬雄師經嶽州城渡江而去,循著天道軍留下的蹤跡,稱荊南雄師在荊門、郢州、襄陽府交界處與天道軍周旋對峙,敏捷分兵占有荊南府監利、潛江和複州玉沙、景陵四縣。
這兩道號令傳開,不消半日,覆蓋在嶽州城上空的驚駭暗影便消逝無蹤。
忙了一天,又連寫數封手劄,張浦剛想歇息歇息,就見禁衛出去通稟:“大人,內裡有鄉紳求見。”
張邵說完,轉眼看了一眼身邊的張俊,笑道:“郡王不辭辛苦,勞苦功高,我已上奏朝廷,為郡王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