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

第27章 濁漳水(3)[第3頁/共4頁]

東過涉縣西,服從縣南。

即於此處也。王莽改名桓隧矣。白馬河注之。水上承虖池,東逕樂鄉縣北,饒陽縣南,又東南逕武邑郡北,而東入衡水,謂之交津口。衡漳又東,逕武邑縣故城北,王莽之順桓也。晉武帝封子於縣,覺得王國,後分武邑,武隧、觀津為武邑郡,治此。

清漳水出上黨沾縣西北少山大抵穀,南過縣西,又從縣南屈。

《地理民風記》曰:修縣西北二十裡,有修市城,故縣也。又東會從陂。陂水南北十裡,東西六十步,子午潭漲,淵而不流,亦謂之桑社淵。從陂南出,夾堤東派,逕修縣故城北,東合清漳,漳泛則北注,澤盛則南播,津流高低相互逕通。

又東北過成平縣南。

按《地理誌》,魏郡之屬縣也。漳水於此有涉河之稱,蓋名因地變也。

京相璠曰:白狄之彆也。下曲陽有鼓聚,故鼓子國也。白渠枝水又東逕曲陽城北,又逕安鄉縣故城南,《地理誌》曰:侯國也。又東逕貰縣,入斯洨水。斯洨水又東,逕西梁城南,又東北,逕樂信縣故城南。《地理誌》钜鹿屬縣,侯國也。

清漳又東南,與轑水相得,轑水出轑河縣西北轑山,南流逕轑河縣故城西南,東流至粟城,注於清漳也。

《經》敘阜成於下博之下,昌亭之上,考地非比,於事為同。渤海阜城又在東昌之東,故知非也。漳水又東北逕武邑郡南,魏所置也。

衡漳又東,分為二水,左出為向氏口,瀆水自此決出也。

從陂北出,東北分為二。一川北逕弓高城西,而北注柏梁溠。一川東逕弓高城南,又東北,楊津溝水出焉。左瀆北入衡漳,謂之桑社口。

衡水又北,逕鄔縣故城東。《竹書編年》,梁惠成王三十年,秦封衛鞅於鄔,改名曰商。即此是也,故王莽改曰秦聚也。《地理民風記》曰:縣北有鄔阜,蓋縣氏之。又右逕下博縣故城西,王莽改曰閏博。應劭曰:太山有博,故此加下。

又東北,逕武隧縣故城南。按《史記》,秦破趙將扈輒於武隧,斬首十萬。

清漳水

《淮南子》曰:清漳出揭戾山。高誘雲:山在沾縣。今清漳出沾縣故城東北,俗謂之沾山。後漢分沾縣為樂平郡,治沾縣。水出樂平郡沾縣界。故《晉太康地記》曰:樂平縣,舊名沾縣,漢之故縣矣。其山亦曰鹿穀山。水出大抵穀,南流逕沾縣故城東,不曆其西也。又南逕昔陽城。《左傳·昭公十二年》,晉荀吳偽會齊師者,假道於鮮虞,遂入昔陽。杜預曰:樂平沾縣東有昔陽城者是也。其水又南,得梁榆水口。水出梁榆城西大嵰山。水有二源。北水東南流,逕其城東南,注於南水。南水亦出西山,東逕文當城北,又東北逕梁榆城南,即閼與故城也。秦伐韓,軍於閼與。惠文王使趙奢救之。奢納許曆之說,破秦於閼與。謂此也。司馬彪、袁山鬆《郡國誌》,並言涅縣有閼與聚。盧諶《征艱賦》曰:訪梁榆之虛郭,吊閼與之舊都。桓亦雲,閼與,今梁榆城,是也。漢高帝八年,封馮閉幕為侯國。其水左合北水,北水又東南,入於清漳。

推薦小說:

嫡女攻略 |  關注就入盒,全網都被我嚇懵了 |  諸天洪荒錄 |  鬥戰勝凰 |  長生上仙 |  每天都在等生米煮成熟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