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

第77章 滍水(2)[第1頁/共5頁]

氵隱水出氵隱強縣南澤中,東入潁。

溳水又會於支水,水源亦出大洪山,而東流注於溳。溳水又逕隋縣南,隋城山北,而東南注。

《山海經》曰:朝歌之山,潕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滎。《經》書扶予者,其山之異名乎?滎水上承赭水,東流,左與西遼水注合,又東,東遼水注之,俱導北山,而南流注於滎。滎水又東北,於潕陰縣北左會潕水,其道稍西,不出其縣南。漢覺得縣,其故城在山之陽,漢光武建武中,封岑彭為侯國。魏武與張繡戰於宛,馬名絕景,為流矢所中,分傷右臂,引還潕陰,便是地也。城之東有馬仁陂。郭仲產曰;陂在比陽縣西北五十裡,蓋地百頃,其所周溉田萬頃,隨年變種,境無儉歲。陂水三週其隍,故瀆自隍西南而會於比,潕水不得複逕其南也。且邑號潕陰,故無出南之理,出南則為陽也。非直不究,又不思矣。

溳水出蔡陽縣。

應劭曰:灈水出吳房縣,東入瀙,縣之西北,即兩川之交會也。

瀙水又東得奧水口,水西出奧山,東入於瀙水也。

灈水

東過吳房縣南,又東過灈陽縣南。

潕水

其西呂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漢宣帝甘露三年,封丞相於定國為侯國。王莽更之曰新亭。晉《太康地理誌》曰:縣有龍泉水,能夠砥礪刀劍,特堅利,故有堅白之論矣,是以龍泉之劍為楚寶也。縣著名金,古有鐵官。

屍子曰:楚狂接輿耕於方城,蓋於此也。盛弘之雲:葉東界有故城,始犨縣,東至瀙水,達比陽界,南北聯聯數百裡,號為方城,一謂之長城,雲酈縣有故城一麵,未詳裡數,號為長城,即此城之西隅,其間相去六百裡,北麵雖無基築,皆連山相接,而漢水流其南,故屈完答齊桓公雲楚國方城覺得城,漢水覺得池。

縣故鄧侯吾離之國也,楚文王滅之,秦覺得縣。淯水右合濁水,俗謂之弱溝。水上承白水於朝陽縣,東南流逕鄧縣故城南。習鑿齒《襄陽記》曰:楚王至鄧之濁水,去襄陽二十裡。即此水也。濁水又東逕鄧塞北,即鄧城東南小山也,方俗名之為鄧塞,昔孫文台破黃祖於其下。濁水東流注於淯。

縣故隋國矣。《春秋左傳》所謂漢東之國,隋為大者也。楚滅之覺得縣。晉武帝太康中立為郡。有溠水出縣西北黃山,南逕氵厥西縣西,又東南,氵厥水入焉。氵厥水出桐柏山之陽。呂忱曰:水在義陽。氵厥水東南逕氵厥西縣西,又東南流入於溠,溠水又東南逕隋縣故城西。《春秋·魯莊公四年》,楚武王伐隋。令尹鬥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軍臨於隋,謂此水也。水側有斷蛇丘,隋侯出而見大蛇間斷,因舉而藥之,故謂之斷蛇丘。後蛇銜明珠報德,世謂之隋侯珠,亦曰靈蛇珠。丘南有隋季良大夫池,其水又南與義井水合,水出隨城東南,井泉嘗湧溢而津注,冬夏不異,相承謂之義井,下賤合溠。溠水又南流注於溳。

推薦小說:

我的日本文藝生活 |  朝陽警事 |  諸天萬界之房車 |  靠臉吃飯[快穿] |  九劍帝尊 |  情深幾許,回頭太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