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

第79章 漻水(2)[第1頁/共4頁]

沮水又東南逕汶陽郡北,即高安縣界。郡治錫城,縣居郡下,城故新城之下邑。義熙初分新城立。西表悉重山也。

滁水《唐六典》淮南道大川曰滁肥之水,巢湖在焉。《寰宇記》廬州慎縣下雲:滁水源出縣西,暴禿古塘。酈元注《水經》雲:滁水出浚遒縣也。又和州含山縣下引《水經注》雲:滁水東經大<山見>山,西北流逕大<山見>亭,即此山也。《方輿記要》雲:滁河源出廬州府合肥縣東北七十裡,廢梁縣界,東流過滁州全椒縣南六十裡,又東至滁州東南三汊河,又東至江寧府六合縣,為瓦梁河,東南流至瓜埠口而入大江。《三國誌》吳赤烏三年作堂邑塗塘以淹北道,今滁州古曰塗中,其地實南北扼要之區,猶脫落無聞,則濱江來會之水,大抵失亡矣。

夏水又東,夏楊水注之。水上承楊水於竟陵縣之柘口,東南流與中夏水合,謂之夏楊水。又東北逕江夏惠懷縣北,而東北注。

羌水

彼俗謂之天池白水矣。《地理誌》曰:出隴西羌道。東南流逕宕昌城東,西北雲天池五百餘裡。

沮水東南流,逕沮陽縣東南。

又東至江夏雲杜縣,入於沔。

江津豫章口東有中夏口,是夏水之首,江之汜也。屈原所謂過夏首而西浮,顧龍門而不見也。龍門,即郢城之東門也。

《地理誌》曰:《禹貢》南條荊山,在臨沮縣之東北,漳水所出,東至江陵入楊水,注於沔。非也。今漳水於當陽縣之東南一百餘裡而右會沮水也。

沮水又南,與漳水合焉。

夏水出江津,於江陵縣東南。

涔水即鬵水也。東北流,逕城固南城北。城在山上,或言韓信始立,或言張良創築,未知定所製矣。義熙九年,索邈為梁州刺史,自城固治此,故謂之南城。

東過華容縣南。

羌水又東南,逕宕昌婆川城東而東南注。昔薑維之寇隴右也,聞鐘會入漢中,引還,知雍州刺史諸葛緒屯橋頭,從孔函穀將出北道。緒邀之此路,維更從北道渡橋頭,入劍閣,緒追之不及。羌水又東南,陽部水注之。水發東北陽部溪,西南逕安民戍,又西南注羌水,又東南逕武階城西南,又東南逕葭蘆城西,羊湯水入焉。水出西北陰平北界湯溪,東南逕北部城北,又東南逕五部城南,東南右合妾水傍西南出,即水源所發也。羌水又逕葭蘆城南,又逕餘城南,又東南左會五部水。水有二源,出南北五部溪,西南流合為一水,屈而東南注羌水。羌水又東南流至橋頭,合白水,東南去白水縣故城九十裡。

推薦小說:

舊日篇章 |  一個人與一座城市的故事 |  腹黑權少之我家夫人太囂張! |  限時婚約:慕少強勢寵! |  重生之都市修真者 |  霸武戰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