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有所改變 說合[第1頁/共4頁]
“李大人明辨啊,鄙人身處那劉澤清駐地當中,很多事情也不得不從,鄙民氣中也常常是忸捏非常,感覺有負朝廷的恩德,賢人的教誨。”
淮上鹽商讓出山東的地盤,並且饋送淮鹽萬擔作為補償,另有一些所謂身份崇高的人做的包管,這件事情看起來李孟已經是大獲全勝,兩淮鹽商行銷天下,從未在甚麼處所遭碰到這麼大的抵當。
木雲瑤拿著從南直隸帶來的文書興沖沖的過來找李孟,這時候的李孟正在歡迎一名濟寧州的老員外,這名老員外在南直隸曾經是做過兩任知府的,致仕以後,回到了故鄉濟寧州做個大族翁,也算是德高望重的角色。
“大人說那邊話,全部山東鹽路都要仰仗大人的虎威,兩淮那邊也是拜托老朽來講項說項,畢竟現在在山東的都是他們淮上後輩,家中都有妻兒父母,還望大人開恩慈悲纔是!”
這一年山東大旱,河南,山西都是大災連連,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軍隊在這一年頻頻被官軍擊敗,可卻冇法擺盪他們的底子,失利以後頓時又重新集合更多的軍隊和朝廷對抗,就是因為大災形成的民不聊生。
這位趙員外聽到李孟這番話,卻聽到了些轉機,趕緊站起來,作揖恭敬的說道:
李孟端起茶碗抿了一口,笑著說道:
不過在李孟這邊倒是客客氣氣的坐鄙人首,在李孟的書房當中隻要王海和兩名親衛帶刀侍立在一旁,聽到那名老員外態度非常恭謹的說道:
“本官還掛著鹽政巡檢的職司,看在趙翁此次說合的份上,也就不難堪了,趙翁回钜野後,旬日內把這鹽運到濟寧去,這事情也就算了吧!“
不過李孟現在也是有些涵養氣度,隻是淡淡的說道:
“既然如此,那就多謝李大人的美意了,這件事情趙某歸去以後就辦。”
“兩淮的幾家人已經是下了死保,決不再衝犯大人的虎威,這邊由海州的鹽運使大人和幾家屬長結合寫了保文和左券,在濟寧鹽倉那邊存放的六千擔的淮鹽都轉給大人,另有四千擔淮鹽用水路送到濟寧州,請大人一併的接管。”
不過相對的,在萊州府南部卻環境略微好些,起首種田固然還是主業,但贏利的大頭卻在私鹽和膠州營周邊的那些勞役工務,李孟這邊有個好處,就是征發勞役都是付款酬謝,並且毫不拖欠。
這些私鹽加上運送的用度,一來一去,這趙翁差未幾虧掉了上萬兩銀子,何況另有獲咎劉澤清的風險,不過看著坐在上手滿麵笑容的李孟,另有站在四周滿麵森然,呆到肅立的親衛們,這位也算是看過市道的趙翁嚥了口吐沫,乾笑著答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