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官製[第1頁/共2頁]
對了,方纔說的這些,隻是朝升官,就是俗話說的京官,知縣知州那些,又是另一套了。
這一套官階非常清貴,是天子侍從體係,就是秘書。最高的叫昭文館大學士,隻能是宰相充當,其次是史館兼修國史,隻能是次相,然後是集賢殿大學士,隻能是末相擔負。
當然這是文官的勳官體係,武官是冇有的,但是這些稱呼有的確都是五代前武官名,並且品級賊高,這就是蘇油拿去氣人家種詁的啟事。
不曉得大師看了有冇有更昏,估計趙頊也昏,以是接下來過不了幾年,就會元豐改製,實施彆的一套體繫了。
然後又分離官階,正官階,調派,勳官階,和特賜名譽。
館閣是論資格的,根基上隻能漸漸熬,並且起步根基是科舉前三以及製科出身。
護軍是勳官,這個體係,從一轉從七品武騎尉,到最高十二轉正二品上柱國。
銀青光祿大夫,是散官,散官體係從從一品開府儀同三司,到從九品將仕郎。
另有一套殿學士,是給宰執離職或外任用的,比如觀文殿,資政殿,端明殿學士和大學士。
但是有些慣例,就是最後阿誰賜了。
但是宋朝除了龍圖閣,以先帝館閣為貴,以是蘇油要升直學士,那就不能再在寶文閣位置上呆了。
寶文閣侍製一樣是貼職,不過來自彆的一套體係,叫館閣,就是大師常常傳聞的大學士,學士,到侍製。
宋朝規定是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魚袋;五品以上緋袍,佩銀魚袋;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
蘇油回京後的官職,有幾個不在上麵說的那些裡,除了胄案和將作的正式調派,另有翰林侍媾和中書舍人,中書舍人是為了給宰相班子出運營策的職位,是當時的參知政事老張老趙給弄的,翰林侍講是因為蜀學有獨到之處,天子偶然候要聽他和王安石司馬光辯論,為了兼聽則明給弄的。
如果正官階不及三品,但是其他比如勳官,散官達到了,也能夠穿紫袍,這就需求天子特旨,叫“賜”。
有書友想體味北宋官職體係,說是看得頭暈,不過北宋官職體係過於龐大,據統計有一萬一千多個,這裡隻能簡樸地說一說。並且隻說文官體係。
北宋元豐改製之前,官職龐大,我們不扯機構任職,就文官來講,分九品正從高低三十階。因為正一品完善,以是一共二十九階。
此中中書舍人,本來是草擬詔令的官職,但是在宋朝這個官職不任職,由知製誥及直舍人院草擬詔,就是個空頭銜,叫貼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