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小說 - 遊戲競技 - 隋唐大猛士 - 第168章 雇傭兵

第168章 雇傭兵[第1頁/共3頁]

杜如晦聽完羅成的設法,皺起眉頭來。

而鄰近過年,想臨時征召一批郡兵輪換,更不實際。

杜如晦也跟羅成算起賬來,“按我們縣戶籍名冊,把統統丁男數量統計一下。比如說我章丘縣大抵有戶一萬一千餘戶,那麼有丁男兩萬四千餘人。則我縣郡虎帳五百人,若一月輪一番,則一年需六千人輪完,全縣男丁輪完一遍,要四年。”

“可百姓豈會情願?”杜如晦反問。

如果答應百姓出錢便能夠代役,那麼比如說你不當值的時候天然不要你出錢,輪到你當這個月,你就出這個月的代役錢,然後縣裡拿這些交上來的代役錢,雇傭一批人耐久當差,豈不一舉兩得。

“三百多文錢,隻怕大多數百姓甘願退役而不肯意交這個錢。”杜如晦道,三百多文錢,對很多淺顯的百姓來講,這都是一筆不小的錢了。

是以能夠說絹價好的時候,大抵是一匹三四百文,而價低的時候,也就值一百來文。

一尺絹折約三文多不到四文的模樣,九十尺絹按現在的價折錢就是三百三十八文。

“如何納資代役呢?”

朝廷冇有這類納資代役的先例,但是有納絹代庸的規定。大隋推行均田製,實施租庸調的稅賦法,有田就有租、有家則有調,有身則有庸。

羅成很快想到一個處理的體例,百姓就算四年輪一次,一次隻當一個月,但當差也還是會影響餬口的。

現在是年底,秋收疇昔不算久,還冇到青黃不接的時候,章丘本年的糧食還算歉收,是以糧價不高,這導致絹價也不算高,之前是匹絹大抵百多文擺佈,現在到年底了,差未幾能到一百五擺佈的模樣。

絹在隋朝屬於第一貨幣,但絹跟錢普通不直接掛鉤,掛鉤的是糧食。糧食有豐年有豐年,是以糧價起伏不定,絹價也起伏不定。

絹價好的年初,能換到十石擺佈的粟米,而如果災荒之年,一匹絹才氣換一鬥米。

可羅成與隊頭們籌議好久,感覺剛搬疇昔,這轉眼又閉幕回家,那山裡的六站能夠就要廢了。

到了縣城,羅成直接去找張儀臣和杜如晦商討這事。

杜如晦說到。

米價賤時一鬥才幾文錢,而貴的時候一鬥得幾十文。

一起上,已經能感遭到一點年底的氛圍,很多百姓在籌辦年貨。

府兵是三年一點選,隻要選中為府兵,那麼就畢生為府兵,要當到六十歲老了纔算退出府兵。成為府兵,官府授給地步,府兵們平時種地,閒時受訓,每年還要上番入京宿衛當值,遇戰事則點兵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