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衡州奇景[第2頁/共4頁]
這一夜是如此的寒涼,陶恩培一夜都在城北守著,隻要稍有風吹草動,他便頓時登城檢察。幸虧和春也不敢粗心,青草橋畔他派了三百人駐守,每次登城看到青草橋頭點起的三點篝火就申明城外統統如常,陶恩培這才放下心來。
鹹豐二年春,粵匪長毛犯湘湖,時任剿匪欽差大臣的總督程矞采正在城中,聽得警報,程矞采擔憂衡州城小守不住,遽欲退保省會。陶恩培苦勸說,衡州乃是楚之流派,棄則全楚震矣!但程矞采不聽,退回長沙城。當長毛賊到後,曉得衡州已有籌辦,便從他道竄陷道州、郴州等地,所至皆破,惟衡州獨完。清廷大怒便將程矞采撤職查辦,最後調任湖北去了,而陶恩培受了清廷嘉獎,便一向守在衡州。
清初之時,衡州層飽受烽火踐踏,李定國在這裡抵當過清軍,吳三桂在最後時候於此處稱帝,幾次戰亂讓曾經的湘湖大城落空了昔日的光彩,長沙取而代之成為湘中省會。眼下她再一次麵對著烽火的浸禮,因為衡山縣失守的動靜方纔傳到了衡州。
到了和春帳中,陶恩培倒是光亮磊落,坦言承認是勻了部分米糧出來粥濟百姓。
扣問衡山縣逃返來的散兵遊勇,這些大頭兵為了迴避罪惡,誇大了長毛的短長,但陶恩培多麼眼裡界,幾聲詰責以後,那些兵勇的謊越撒越大,厥後圓不住了才說實話。
和春更加果斷了本身的設法,長毛賊這支偏師乃是虛兵,想要令徐廣縉回師的疑兵之計罷了。
除了擔憂城防以外,陶恩培一向儘力改良著避禍百姓的安設之所,他號令城內大戶捐了一些粗布、草蓆和竹竿,給百姓們自行搭起些窩棚來遮風擋雨,幸虧城內賦稅充沛,陶恩培瞞著和春勻了些官倉的米糧出來粥濟百姓,加上大戶捐的一些米糧,倒也充足敷用。
和春所說的青草橋頭位於草河與湘水彙合處,石鼓山左邊,至今有八百年之遙。古衡州曾經有驛道六條,為便利來往,南宋淳熙年間,始在青草渡修建木橋,後幾度重修,一向便是相同衡州北岸的要地,橋頭兩端店鋪鱗次櫛比,尤以旅店居多,故有“青草橋頭酒百家”之說,乃是衡州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