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中亞攻防戰(下,3600票加更)[第1頁/共4頁]
他閉上眼睛想了半天,對身邊的參謀說道:“請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和崔可夫兩位同道到我這裡來,我要和他們商討嚴峻事項。”
到1944年初,蘇聯武裝力量範圍因為節製範圍縮小、糧食供應不敷以及在北方、中心疆場上持續失利,在插手80多萬女兵軍隊後,團體氣力才堪堪超越700萬,此中遠東漫衍著將近100萬。在日本已經翻臉且關東軍蠢蠢欲動的局勢下,這部分兵力是不能再持續抽調的,是以實際可用於與軸心對陣的兵力約莫隻要600萬。
“……在目前中心戰線上,在您抽走100萬軍隊構成中亞特彆方麵軍後,敵我力量對比大抵是3:1,個彆地段和位置約莫是5:1,考慮技術兵器、職員本質後,我以為該比例是6:1,要防備住是不成能的,辨彆在於我們何時失利,我以為時候點很有能夠在5月份來到――最為悲觀的估計是德軍5月份才氣拿下烏拉爾產業區。以是,我要求您看在黨和國度的份上,看在上億群眾大眾和蘇聯各民族共同運氣的份上,儘能夠早地完成定奪!”
朱可夫曉得,在計算本年的物質供應和作戰保障時,政治局和總參謀部是將美援物質統計在內的,標準是30萬噸/月,如果能確保50萬噸/月,則環境會比較充盈。可如果隻要1萬噸/月,那除一些非常告急的零件、藥品外,其他根基就不成能供應了。而從目前這個態勢上來看,空運起碼到5月份今後才氣展開,必定也運不了重型設備。對五百萬範圍的大國高強度戰役來講,1萬噸/月的運輸範圍能抵甚麼用?
“……美國方麵的交際照會來了,在政治局同意臨時忍耐、接管屈辱的40%過境費的環境下,美國當局予以了回絕。利用的來由與藉口是無可回嘴的:……美國作為一個民主國度,他冇法接管如許的訛詐,更冇法眼睜睜看著用美國征稅人款項出產出來的物質終究落到美利堅的仇敵――日本手裡,這類動靜一旦傳出去,不但意味著當局在政治上威風掃地,更意味著公眾對於戰役和勝利信心的底子擺盪。這不是喪失幾萬噸、幾艘船的題目,這是在資敵。同時,因為美國水兵力量遭到了較多波折,日本水兵氣勢正盛,以是我方也冇法供應武裝護航。
……倘若蘇方冇法處理目前麵對的題目,則這條航路將被迫臨時中斷,美方將考慮在阿留申群島上新建一個航空基地,供應對蘇告急空運,大抵能達到1萬噸/月的運送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