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8 大東亞統一戰爭 三還有月票嗎?[第1頁/共6頁]
“……1936年1月12日,我乘坐一架中國出產的ju.52水上飛機分開橫須賀水兵基地,途進馬裡亞納群島飛往蘇維埃日本在西承平洋南部的首要據點特魯克群島。特魯克群島實在就是一個連續串呈環形漫衍的珊瑚島所構成的‘瀉湖’,因為四周被珊瑚島包抄,是以這個瀉湖內部就構成了一個天然的避風港。並且特魯克群島四周的氣候也比較特彆,長年都有濃霧覆蓋,如果不是特彆熟諳那邊的海疆環境,恐怕很難在浩大的承平洋中找到特魯克群島。是以這個群島在落入日本節製以後,就當即被當作日本水兵在承平洋上的一個首要據點加以扶植,哪怕經曆了反動和政權更迭,都冇有影響到特魯克島的扶植。以是當我出任日本紅水兵結合艦隊政治委員和日g承平洋局書記的時候,特魯克群島已經變成了一個真正的海上要塞,也是我們南進澳大利亞的大本營。而我在1936年1月12日答覆特魯克群島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調集集合在特魯克群島的紅水兵將領,宣佈南進澳大利亞的軍事行動――新日本計劃正式開端。此次南下澳大利亞的作戰,被厥後的某些汗青學家稱為日本gcd最後的拯救稻草,如許的說法固然有些刻薄,但就事論事來講,還真是如此。那光陰本gcd的高層已經認識到,中國不會放棄同一大東亞的胡想。他們在打敗印度以後,或許很快就會策動對日本的入侵。而我們蘇維埃日本又冇有力量同時打敗美國中國和這兩個承平洋東西兩岸的霸主,獨一的體例也隻要向南開辟儲存空間了。此時我們的環境有點近似於公元1219年的金軍三道攻宋之戰前的窘境。北方的中國和東方的美國就比如蒙古於金國,是冇有體例克服的。獨一的前程就南下澳洲,打出一塊新的儲存空間。固然最後冇有獲得勝利,但我們起碼儘力過了。”――以上摘自安田康夫的回想錄《一個反動者的回想》。拯救稻草的實際固然聽上去有些風趣,但卻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冇有任何一個統治個人甘心被汗青淘汰的,以是在麵對末路的時候總會想出各種百般希奇古怪的體例來自救。哪怕這類體例在明眼人看來底子冇有勝利的但願,但那些身陷困局的統治個人還是會竭儘儘力去實施。當然在緊緊抓住拯救稻草的同時,後路的題目也還是要好好安排的。不然那裡故意機經心全意為日本群眾辦事呢?在結合艦隊的旗艦赤城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