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財政(第一更,求支援)[第1頁/共4頁]
“預算”這個詞對於國人來講無疑是新奇的,起碼在身為戶部主事的黃會玖,這個做了十二年的朝廷命官,因為是“捐納出身”而為人輕視,厥後去官經商多年,再到厥後又被承平軍強抓從賊,成為承平軍的賦稅官,最後從義兵的賦稅官一步步成為戶部主部的“財神爺”,上書之前,當代預算軌製在中國事未曾存在的。
當年朝廷一年的歲入纔多少?
“好吧,團體預算再增加200萬吧,這錢,我來想體例!”(未完待續。)
“自督府節製廣東後,跟著大量粵鹽輸入,湖廣鹽價日降,目前三省均價為每斤20文,因湘粵南嶺山路不易,再加水陸轉運耗損等題目,以湖南鹽利起碼,加上川鹽私運,不過考慮到向江西售鹽,專賣局本年仍可解交鹽利1000萬元,如果有需求的話,能夠考慮加價一至兩文……”
“好了,臨時都消停一下!”
比如現在的都察院就是在他的建議下,停止的改製,因為監察官員的職責由提刑使司賣力,由按察使賣力審理,本來賣力百官監察的都察院就顯得有些空置,而現在都察則賣力審計事情,遵循法律對各級官署及金融機構、企業的嚴峻項目和財務出入停止事前和過後的檢查監督。
“回主公,按照督府之製,鹽務推行專賣,絕無鹽稅,隻要專賣局上繳之利潤專款……”
“特藥專賣那一塊呢?”
“2568.27萬元……嗯,這應當不包含鹽稅吧!”
這底子就是抵賴,利潤專款實際上就是變相的鹽稅,並且因為專賣,以是實際贏利的鹽利遠超越鹽稅。
督府的官製也就是在這類“舊瓶裝新酒”的環境下,不竭的竄改著,包含戶部的職能,一樣也在竄改,舊時戶部專司戶田及其專務,而現在國稅、關稅、國債、銀行,諸多竄改一樣也在催促著戶部的竄改。不過即便是再變,對於督府來講,稅賦仍然是最首要的根基支出。
話音落下的時候,朱宜鋒又將視野投向黃會玖,對於這個從黃州一向跟從本身的賦稅官,他也算是“從龍老臣”了,天然是極其信賴。
在那狠惡的爭論中,朱宜鋒的眉頭微微一皺,將手中的菸蒂按滅於菸灰缸中,然後看著世人說道。
鹽稅纔是最大的進項,實際上如果需求的話,隻需求每斤加上一文錢,既可增加支出數十萬元乃至百萬元,這是一種變相的人頭稅,不過現在督府並冇有多少壓力使得必須增加鹽稅,並且這個均價看似隻要20文,實際因為位置的分歧,鹽價也有所分歧。鹽價在某些偏僻地區能夠達到50文之高,明顯已經不能再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