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解困惑[第2頁/共3頁]
如果有能夠的話,康王也想為女兒分憂,化解一些壓力。
“父王,你不會是太存眷皇爺爺的反應,曲解了皇爺爺的意義吧?”
而質料也是從各地集合到工部再行製造的。
“郡主可還記得在金陵府另有江南道各地扶植的村塾,成兄來到都城後,彷彿也一向在籌辦善款,遵循他做事的效力,應當也建成了幾座。”
“對,挑著合適的去用,還能夠把工部的一些任務發放到各地去做,調劑各地的質料與人力,還能節流一筆運輸用度。”
因為訂貨商不必然範圍於都城。
貳內心還生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法。
但寧無恙的這個發起,則是各地調和大於集合供應,除了能夠減少本錢以外,還能夠減輕工部在寸土寸金的都城擴建工坊的困難。
“父王,你不必擔憂我,就像皇爺爺說的那樣,我如果有困難,能夠去就教寧先生。”
實在是寧無恙鬼點子很多,並且極善兼顧策劃。
周乾也認識到,本身的這番摸索能夠會傷了兒子的心,卻也無可何如。
事發俄然,且北狄的戰事鼓起,其他虎視眈眈的鄰國也必然有跟隨的一併對大興開戰。
“朕曉得這件事對你來講是一個極大的應戰,一時半會兒你也找不到那麼多人,但朕但願你能夠瞭解此時工部的難處,實在冇有體例,也能夠去扣問一下寧愛卿。”
周乾本來前半夜,因為要調和各方,來應對此次戰役的危急,冇有睡著。
“老十四,你也先彆焦急談你交戰天下的胡想,若戰事膠著,需求你代朕前去,若那北狄一踏即破,倒也用不著你。”
先將皇爺爺交代的困難拋了出來。
“既然父王確認皇爺爺的心機,那我便問上一問。”
周靜嫻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寧先生是周靜嫻最後的底氣和支柱。
聽到她的題目,略一思忖,便有了應對之法。
……
因為晉王不在都城又產生了這麼大的事,父皇也隻能讓他來獨挑大梁。
可貴聽到寧先生提及治國之論,她趁機問道:“我父王比來碰到一個困難,專門托我請先生答疑解惑,但願先生能夠聽一聽。”
“寧先生的意義是,直接讓村塾裡的門生去工部當學徒或是工匠,來彌補這個空缺?”
但工部增加人手這件事,他也真的冇有主張。
假定寧無恙真的能幫他處理這個猜疑的話。
康王,比晉王更加合適。
“老十四,你考慮得如何?”
可他冇想到,會挑起這麼重的大梁來。
替父皇交戰的話,是一個天賜良機,但也伴跟著龐大的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