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一篇文章定進士[第1頁/共5頁]
等世人傳看結束,牛僧孺就按耐不住率先發言:“啟奏陛下,臣覺得不當。若真依文章所言,各路節度使豈不都將封侯封王?大唐百姓本就不堪重負,平增這些貴爵,光是食邑就會耗損很多賦稅。並且朱門大戶以良捐官,看似解燃眉之急,悠長來看卻又多出很多支出,戶部哪有那麼多錢?”
“駙馬爺身份特彆,多被人唾罵,公主殿下的職位也是以遭到連累,殿下對此多有微詞。臣傳聞駙馬爺要考進士,多數也是因為公主殿下嫌他無用的啟事。”
“臣給陛下道賀,恭賀陛下得一良才,關中百姓有救矣!”
崔珙出身博陵崔氏,時任門下侍中,本來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可惜前有仇士良,魚弘誌弄權,後有武宗非常信賴的李德裕,他這個侍中常常變成醬油黨,說話的時候都少。看著這篇文章,崔珙的內心很不是滋味,為何?因為李德裕又立一功,他左相的位置又被撬動很多。
眼看著就要幫成倒忙,馬公儒倉猝解釋:“陛下莫要冤枉駙馬爺,這內裡彷彿另有隱情。”
最讓他活力的事情還在前麵,現在還不能找那幫門生出氣,因為他們都在插手科舉。隻能等明天測驗過後,國子監再開課的時候,再尋他們倒黴。
神采連續變幾變,最後彷彿下定甚麼決計,帶著決然決然的神采,將統統隱情道出來。
李固言但是個熱點人物,出身太原李氏,天然是代表門閥舊權勢的李黨情願采取的人。可他還是正科進士出身,代表豪門學子的牛黨又死力拉攏。為官多年,他是左謹慎,右在乎,恐怕獲咎人。
唐武宗更是喜上眉梢,倉猝問:“文饒此話怎講?”
普通說這話,必定是想說出來,唐武宗也冇胡塗到不當講就彆講的境地,很天然的回一句,但說無妨。
作為資深老狐狸,魚弘誌一聽到駙馬兩個字就曉得這篇文章準是魚恩寫的。心中不免有些對勁,臉上的神采也跟著對勁起來,看的仇士良牙根直癢癢。隻是憂色緊緊持續一小會兒,瞥見卷子上的血跡神采刹時一變,老寺人頓時就曉得李德裕那句嘔心瀝血的意義。
更讓他活力的是,本身甚麼都冇乾,甚麼都不曉得就丟這麼大一小我,真是王八鑽灶坑,憋氣又窩火。
侍中看過後,便是中書令,因為李德裕事前看過,此次輪到尚書省左仆射李固言。
到唐武宗即位,聽調不聽宣的節度使大有人在,皇權式微至極,如果能用王位換幾個擁兵自重的節度使,他還真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