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捐錢修路留名(上)[第2頁/共3頁]
但是其他富人們看到這條訊息的時候,很多民氣動了,誰不想青史留名?
在高德利的故鄉高屯鎮,高德利的名聲很好,老百姓都誇獎高德利是一個大善人,特彆是曾作為高家耕戶的老百姓,如果碰到災年,高德利還會主動減少地租,耕戶乃至四周老百姓冇有食品吃的時候,隻要他們向高家乞助,高德利都會賜與一些糧食,讓他們持續餬口下去。
固然錢興業籌辦修建的三條公路,冇有一條公路長度比高德利路長,但是三條公路加在一起,長度快達到高德利路二倍。
從古至今,“為富不仁”都是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對於富人最深切的印象之一。
肯定要修建這條水泥公路後,高德利尋求新都縣當局幫忙。
高德利固然在新都縣縣城外建立工廠,一年中有近一半的時候都住在新都縣,但是剩下的一半時候還會回到高屯鎮居住,但是高屯鎮到新都縣的土路讓高德利非常討厭,即便再如何修路,下幾場雨後又會規複原樣。
恰好此時,新都縣開端修建通往其他城池的公路,而新都縣到部屬各個城鎮的線路不在公路修建打算以內。
再配上一副高德利的滿身照,作為八月一號發行的《中華日報》第十六期頭條訊息,高德利的名字傳遍大街冷巷。
隻是青史留名難度太大,但是像修路這般讓本身的名字跟著本身修建的公路一起傳播下去,感受也不錯。
一年半多時候疇昔了,高德利名下的兩個工廠早已經扶植結束,正式完工,每個月都為高德利帶來豐富的收益。
顏學義轉念一想,俄然有了一個好設法:私家捐款修建公路,能夠用本身的名字為公路定名,如許修建公路的人的名字就會跟著其修建的公路傳播下去,這麼做會不會吸引更多的人捐款修路?(高德利是本身費錢修建公路,最後公路由交通部同一辦理,以是也能夠說成捐款修路)
當然,高德利這個前地主還是不錯的,起碼依托高德利餬口的耕戶們不會捱餓。
蘆山縣其他富人看到錢興業搶先一步,名聲鶴起,非常悔怨本身晚了一步,不過他們還是紛繁對外宣佈要捐款修建公路,固然名聲不會像蘆山縣第一個宣佈修路的錢興業傳播的那麼遍及,但是還是會讓他們的名聲在一小部分人丁中傳播,特彆是走過他們修建起來的公路的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