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這電影要不是李鞍拍的…(5/5)[第1頁/共3頁]
爭議的點當然是呂瀟然對李鞍的態度,算不上友愛…
這就帶來了一個題目,收集天下那麼好,實際天下那麼糟,你卻奉告大師,要改正視實在天下,就特彆冇有壓服力,給人一種強行講大事理的感受。
李鞍的名聲很好的,他一向以來都很儒雅,並且又有三座奧斯卡。
電影畫麵裡看到的不如人眼。我們眼睛那種清楚能夠到800、900幀,即是8K、9K乃至10K。
觀眾想體驗的是本身未曾有過的人生,而非實在感。
好吧,冇法持續下去了…
“甚麼態度?”
如果為了高幀率而忽視電影的其他要素就是本末倒置了。
男配角在實際中是一個窮吊絲,靠著收集獲得了萬貫產業和嬌妻,轉過臉奉告統統人,不能沉迷遊戲,要更加重視實際。
但願兩個版本大師能夠從高往底看:先看120幀版,再看24幀版,如許二者能夠有個比較。
導演一旦過了六十歲常常就開端闌珊,作品也開端變得匠氣。
120幀有豐富嗎?
進步幀數隻是浩繁手腕之一,不是獨一的。
“…”
以是,120幀不會是電影的將來,這玩意與電影的本質相背叛了。
呂瀟然俄然有點憐憫他…
但但願大師忘了120幀這回事,而是進入這個電影天下。影象更逼真的時候,你看了不是會更嚴峻,而是會更放鬆。但用心看完能夠會虛脫!”
呂瀟然判定點頭:“當然,我冇那麼輕易竄改,進步幀數隻是一種手腕,絕對不是一種改革!”
“…”
他的人生可謂傳奇:在家閒賦六年,而後三次介入奧斯卡…
但這如果在他年青時候,如許得敘事弊端是不成能犯的!
話題從速轉移到了環球電影市場比來的竄改…
“至於過於清楚的題目,實在,我感覺影象超越60幀就冇有明滅了,有了更多的景幀、辯白率今後,就像取下了麵紗一樣,身臨其境的感受。24幀實在是一個最低標準,並不睬想。而電影是一個show business,是要show的。
“《火星救濟》前期做完了?”
但整部電影將收集上天下描畫得非常出色、非常誇姣,而對實際天下的描畫卻相稱虧弱。
沙丹:“你還是對峙120幀不是電影的將來這類說法嗎?”
“究竟上,我決定用120幀是遭到了卡梅隆的開導,我在拍《少年派》的時候,在3D技術上參考過卡梅隆的定見,統統人都奉告我,用24幀拍3D會加大本來就有的頻閃,但是當時冇有更好的技術處理體例,隻能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