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南京

第二十四章 超時空軌道登陸戰役[第2頁/共3頁]

“都是坑外埠人的人造景點。”白楊說,“商店一條街,有甚麼都雅的,本地人向來不去,不如去長江大橋。”

半夏有些驚奇地玩弄手裡的寶峰UV9R手台,這麼小小的一個玩意,能通上遠在千裡以外的衛星?

同日,半夏完成了她的PSK圖象數據傳輸體係。

518所是窺伺星的結合承製單位之一,他們搞地外探測器有經曆,因而這個項目由五院和長光所彆離牽頭各賣力一個模塊,衛星和雷達由長光所研製,動力和軌道設想由五院賣力,一個包管衛星能看到大眼睛,另一個包管衛星能離家二十年還能普通入軌。

這枚火箭於2019年12月18號發射。

而發射它們的聯盟火箭名叫“哼哈二將”。

以Icom725專業無線電台,賽揚3150工控主機板,飛利浦CRT顯現器三大件為核心的圖象傳輸體係能夠讓半夏看到二十年前的天下,也能夠讓白楊看到二十年後的女孩,而以GR3188摹擬中繼台為核心的長途節製體係則是打衛星的需求前提,725短波電台冇法在UV波段上事情,要想通聯衛星隻能依托半夏手裡的手台。

半夏讚歎。

半夏把手裡的八木天線高高地舉起來,這東西由一根細木條和十隻晾衣架構成,算不上有多沉,但長時候舉在手裡未免腰痠背痛,王科長表示要用它耐久精確且快速地追蹤衛星,那靠人手動是不實際的,起碼得配一台赤道儀――當然讓半夏手搓赤道儀也是不實際的,獨一公道的體例是把中繼星掛在南京市三萬六千千米高的頭頂上。

這倆還要說上話。

“不要藐視你手裡的對講機,大蜜斯。”白楊說,“隻要把握體例和技能,把它當衛星電話完整冇題目,OVER.”

“這架天線如何用?”

“你乾嗎?”

現在已萬事具有,白楊遵循承諾去給半夏拍照片,他在這天下午還告假冇去黌舍。

地球赤道周長是四萬千米,三萬六千千米相稱於繞地球赤道跑了90%的路程,相稱於從南極跑到北極再從北極跑到南極,這麼長的間隔,一頭是一顆十幾公斤重的小衛星,另一頭是用木板和晾衣架拚起來的天線。

“夫子廟!先去夫子廟!”連翹建議,“另有秦淮河,說實話我到南京來這麼久,還冇去過夫子廟呢。”

這顆衛星被他們稱之為“鄭倫號”。

汗青中的2019年12月18日在絕大多數人眼中或許平平無奇,在這一天的法屬圭亞那航天中間,一枚俄製聯盟-STB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它搭載著意大利CSG1地球觀察衛星和歐空局的CHEOPS太空望遠鏡,隻是一枚淺顯的貿易運載火箭,是整年紀百次火箭發射中不起眼的一次。

推薦小說:

一婚二寶:帝少寵妻無節製 |  半扇孤闕歌 |  剛好有點甜 |  地球融合1840 |  三夫四君 |  法醫靈異實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