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限製黨項(4)[第1頁/共3頁]
王樸見第三條已經商討結束,說道:“王爺,這第四條,駐兵靈州,您看派誰去好呢?”
王樸頓了一下,喝了一口茶,持續說道:“王爺很有賢明,是以,王峻對您是有所顧忌的,但是,他中了陛下“鄭莊養虎”之計。他比陛下年紀大,陛下自從即位以後,每次見麵或稱其為兄,或稱呼其表字,凡是他上書所請之事,不管大小,陛下必定服從,久而久之,他就養成了剛愎自用,豪奢不仁的性子。他顧忌王爺,可並不怕王爺,對您的防備也低,再加上他也曉得關中的首要。王爺上書之前,能夠在汴京一帶放出風聲,讓百姓曉得西移的好處。這麼一來,王峻必定也會曉得,等王爺大張旗鼓上書的時候,如果王峻反對,我們反過來便能夠說他是為政不仁。王峻老奸大奸,他不成能不考慮這一點的,這麼一來,他就不會反對了。”
郭榮內心很清楚,這靈州是必然要調派大將駐守的。說關中安然,究竟上是相對而言的,因為地理的乾係,中原南北的兩大勁敵,是很難的對關中又大的影響的。先,關中有江山之險,南邊的楚國要想雄師隊的進入關中,那要麼奪洛陽,走潼關,要麼超出秦嶺走武關古道。
“靈州是緊急之地,必須調派一員能征慣戰之將纔好,我想在高懷德、慕容延釗、石取信、王彥內裡挑選一個。隻不過我們練兵,打得是擴大禁軍的旌旗,可禁軍是天子親兵,向來應當駐紮在京畿,我們以甚麼樣的名義才氣讓他們駐守靈州呢?”
但是,黨項對關中的傷害不在於慶州等地的黨項人,而是定難軍。唐僖宗的時候,夏州(今內蒙白城子,又稱朔方)有個叫拓跋思敬的黨項人,任夏州偏將,厥後彈壓黃巢有功,賜姓李氏,任命他做了夏州節度使,這就是定難軍的來源。李思敬傳位給弟弟李思諫,李思諫傳位給兒子李彝昌,李彝昌在位時夏州生了兵變,族人李仁福評定兵變被擁立為節度使。這個時候後梁期間,晉王**用、岐王李茂貞多次歸併進犯夏州,李仁福無法之下像後梁稱臣,朱溫出兵援救。李仁福在戰役中因禍得福,前後又霸占了銀州、綏州(陝西綏德)、宥州(陝西定邊四周)等地,氣力大增。而後,定難軍就向中原王朝稱臣。
黨項是西羌的後代,在唐朝的中期呈現在中國的西北。大抵有西封、拓跋、折、野利、費得等幾個姓氏。他們在與吐蕃的爭奪中失利,紛繁向唐朝稱臣,內遷道慶州、夏州一帶。直到後周的時候,這黨項都是一個疏鬆的民族。在靈州、慶州、鄜州等地的黨項也多次兵變(中原大防固然不對,但是國力強大的時候,讓遊牧民族內遷,真的是養虎成患),後唐明宗時,曾經多次在西北用兵,終究安定了慶州等地的黨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