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呂宋來客[第1頁/共4頁]
“好好,兩位起來發言。”趙昊淺笑虛扶一把,一撩袍子下襬坐下道:“抱愧,一向脫不開身,到現在才見二位。”
藉助本家的權勢,劉學升這一房搞東洋貿易發了財,在呂宋混得風生水起,是本地華僑商會的副會長。
他是永樂三年,也就是170年前,鄭和巡蒞呂宋群島時,接待天朝艦隊的本地華僑魁首。厥後永樂天子應鄭和所請,封他為呂宋總督,統攬該國軍、政、財、文大權,直到他永樂二十二年去世,任職達20年之久。
“那就這麼乾吧?”趙昊笑問道。
這對景德鎮的瓷器冇甚麼影響,因為人家走的本來就是質優價貴量少的高階線路,兩邊不構成合作。可就苦了江浙閩粵本地出產的內銷瓷了。
ps.先發後改。
午宴以後,趙昊冇有當即分開,而是與劉子興父子到背麵的書房說話。
“不錯。並且兩朝還一味擴大產量,隻能大幅減少青料用量,以是質量上也下滑的很短長。”趙昊點點頭,沉聲道:“以是研討院鑒定,我們的質量已經遠超對方,並且還能供應定製,隻要在代價上與安南瓷保持同一程度,然後大量投放市場,很快就能將他們完整擠出國際市場。”
“你倆還不拜見公子?”劉子興咳嗽一聲,提示兩人道。
~~
“來前傳聞他們來歲要出個《排華法案》,把我們這些華僑全都遣返返國。”
“那結果如何?”世人等候問道。
劉學升公然辦事得力,各式查訪之下,竟然還真讓他找到了公子要的人!
讓他們感到震驚的是,現在在海上貿易中,份額最大的竟然不是大明的瓷器,而是安南產的青花瓷!
因為大明峻厲的海禁政策雖縫隙百出,卻仍然讓內銷瓷器數量銳減,乃至於龐大的瓷器市場呈現了龐大空缺。
說著他雙手一抬,滿臉神馳道:“接著便是安南製瓷業的總崩潰,然後一個隻要大明瓷器的市場就呈現了……”
“想要完整禁止人家獲得青料,天然是不成能的。”趙昊淡淡一笑道:“不過峻厲的封閉已經讓安南境內的青料代價翻了好幾倍了――唯其如此,纔會有人情願鋌而走險,為他們私運青料啊。”
落空了故國後盾的華人政權,便如無根之木,很快被渤泥國權勢建立的呂宋蘇丹國代替。
“以是我們要儘能夠的禁止他們,從這兩個路子獲得青料。”趙昊緩緩道:“個人已經將青料列為禁運品,製止任何船隻將其運往中南半島。雲南邊麵,個人雙管齊下,一是壓服官府製止出口,二是高價收買統統的珠明料礦。這些事情在客歲就都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