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不歡而散[第2頁/共5頁]
更何況,撫心自問,他和孫策之間並不存在叛變,因為他向來都不是孫策的部下或部將。也從未接管過孫策的任何恩德和照顧。恰好相反,在此之前。他周家多次幫助孫堅、孫策父子,在孫堅率部參與陳留會盟期間,其家眷全數拜托於周家,而周瑜本身更是在孫堅身後頻頻幫忙孫策度過危難。是以,他和孫策之間底子不存在好處乾係,是真正意義上的兄弟交誼。
但現在,這份兄弟之情跟著周瑜投效李利而停止,跟著孫策率部與西涼軍為敵而分裂,更跟著孫策拿周氏一族相威脅而完整宣佈結束。
“哦,不違信義麼?”
周瑜將本身和孫策的兄弟之情視若珍寶,但現在他卻感受這塊珍寶俄然摔在地上,摔得粉碎,再也不成能複原了。
不過,盟友畢竟是臨時合作罷了,而兄弟倒是一輩子傾慕訂交。是以,為兄能夠承諾公瑾信中所說之事,隻是我也有一事相請,不知公瑾可否幫手?”
但是,正如周瑜先前與魯肅所說的那樣,孫策決不是個輕言放棄之人,凡是他已經決定好的事情,隻要成與不成之說。卻從無半途而廢之理。一旦他早已計算,誰也彆想壓服他竄改初誌或是直接放棄,這就是江東孫伯符的脾氣。三思而後行,一旦下定決計便是說一不二,寧折不平。
想他初入西涼軍便擔負中軍副將,而後更是提領數萬兵馬單獨交戰,具有臨機專斷之權,能夠變更統統北伐兵馬。為了確保眾將領聽其調遣,李利親身坐鎮火線,為周瑜壓陣,乃至於全軍將士無人勇於違揹他的將令,絕對是令行製止。這對於一個初掌軍權的主帥而言,無疑是非常榮幸的,李利真正給他供應了一個縱情發揮才調的舞台。正因如此,周瑜才氣在短短一年以內屢建功勞,掃平南匈奴、光複幷州。繼而名揚天下,一舉成為現當代上炙手可熱的將帥,可謂世之名將。
心神急轉中,孫策反倒不急於開口說話,而是好整以暇地端起茶盅慢條斯理的品茶,一邊飲茶一邊打量著大帳內的景象,臉上掛著淡淡的淺笑。
“家祖和族叔之事就不勞伯符兄顧慮了。若不是此番司隸混戰,家祖和我周氏一族早已遷入長安寧居,眼下大戰即將結束,猜想伯符兄返回江東之時,家祖便已達到長安。如此一來,我便可遲早略儘孝道,一家團聚。不過伯符兄倒是提示了我,此事得抓緊措置,遲則生變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