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浪淘沙,返璞歸真[第2頁/共4頁]
唏噓感慨之餘,公孫瓚對眾將說道:“我公孫瓚平生從不平人,即便是去歲主公兵臨城下,某也未曾心折。但明天,我公孫瓚心折口服,甘心把幽州獻於主公,而後鞍前馬前任憑差遣,誓死不悔。本日諸位將軍便給鄙人做個見證,今後我公孫瓚如若違背本日誓詞,大家得而誅之,諸位儘可取某項上人頭!”語罷,公孫瓚霍然起家,躬身一揖到底,神情竭誠之極。
其三,也是最致命的。那便是,眼下這支三萬鐵騎名義上是公孫瓚領兵掛帥,擔負雄師主將;可實際上呢,這支兵馬全都是李利的嫡派軍隊,真正能夠掌控雄師之人是趙雲。一旦公孫瓚和嚴綱等人公開違背李利的軍令,趙雲豈能坐視?即便趙雲明曉得這道軍令是弊端的,但是如果公孫瓚和嚴綱等人膽敢方命或直接叛變李利,那趙雲必定不會心慈手軟,會毫不躊躇地將他們緝捕羈押,乃至於當場斬殺。這一點無庸置疑。
目睹公孫瓚竟然公開表態,心甘甘心腸主動立下誓詞,趙雲和徐晃二人趕緊起家攙扶,並在起家之際相互對視一眼,心照不宣地微微點頭,繼而藉助點頭之勢扶起公孫瓚。
安設好救兵後,徐晃跟從公孫瓚、趙雲、嚴綱等將領步入軍帳,邊走邊申明環境。
固然很多領兵將領都曉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自古以來,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將領倒是屈指可數,並且勇於這麼做的將領終究都冇有好了局。最為關頭的是,趙雲絕對不會做這類違背軍令的事情,而他對李利更是忠心耿耿,即便明知是死也不會抵擋,更不成能叛變李利。
但是徐晃剛纔入帳時便已言明,他們此行照顧的糧草也未幾,攏共帶了十天乾糧和十萬支箭矢,彆的再無彆的糧草輜重。再加上。徐晃帶領急行軍三天三夜,已經耗損了三日的乾糧,還剩七日的口糧;可眼下四萬雄師聚在一起。一天耗損的口糧就相稱於本來的四天。如許一來,七日口糧隻能保持兩天。退一步說,就算將士們儘量節流口糧,儘能夠上山挖野菜、采蘑菇充饑。但山上的野菜和蘑菇終歸有限。底子冇法供應四萬雄師的龐大需求;滿打滿算,最多再多保持一兩日。
謝過徐晃以後,公孫瓚心有所感地感慨道:“早就傳聞主公雄才偉略,用兵如神,智謀甚遠,算無遺算。之前某家一向將信將疑,誤覺得傳言未免言過實在,人間焉有此等文韜武略之人?但本日之事,某家真恰是心悅誠服,主公的武功武功天下無出其右,令某敬佩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