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為什麼要記這個?[第1頁/共6頁]
玄奘道:“記下本身看到和聽到的東西,能夠讓後代的人們都從中受益。比如我讀了大師的這部著作,就明白了‘竺刹屍羅’這個城名的由來。《佛國記》雲:‘竺刹屍羅者,漢言截頭也。’說的是當年佛陀行菩薩道時,曾以一千顆人頭施於此,此地是以而得名。”
“但是這個天魔並不曉得佛法,他冇有想到神仙真的滿足了他的要求,如此恭敬向法之人,就連天魔都感覺不知如何是好了,一時憂愁不已,隻好悄悄隱去。
“恰是,”婆蘇蜜多羅道,“那邊本來也有國王,但是厥後各派酋首豪族爭權奪利,王族被搏鬥怠儘,不複存在。曾役屬於迦畢拭國統領,近年來才歸了迦濕彌羅,海內有很多阿育王期間製作的佛塔,每座佛塔都有聖蹟和故事。”
“法師說得一點兒冇錯,”婆蘇蜜多羅點頭道,“竺刹屍羅那有兩座窣堵波,都是阿育王所建。法師所說的夜裡常放神光的那一座就在城門不遠處。”
“然後,淨名王佛便為他宣講《集統統福德三昧經》,最勝神仙聞法以後,當即皈依。並開端為眾生廣說此經,廣渡統統眾生,命終後生到淨名王佛的普無垢國土當中。
“紙是甚麼?”圓覺問。
圓覺恍然大悟:“本來師父並不是第一個從漢地來印度求法的!隻是師父安知那位法顯大師來過竺刹屍羅那?”
“每小我管好本身就行了,後代的人自有獲得知識的路子,”婆蘇蜜多羅道,“當年,佛陀攜眾比丘在五印度大地上行走,傳播正教,當時的佛法是多麼的光輝!僧團律儀劃一,受人尊敬。隻可惜佛滅度後,摩訶迦葉尊者被魔羅利誘,構造眾比丘結集典範,覺得能夠澤及後代。可自打典範被結集後,佛陀的遺法就變得亂七八糟,部派紛爭,僧團也不再清淨,整日喧華不休。”
考慮到圓覺與兄長可貴相見,玄奘不忍當即就走,因而就在這個窣堵波中多住了幾日,每日裡除了誦經坐禪,便是瀏覽這一起謄寫來的聖賢故事和宋雲的書稿。
玄奘解釋道:“是一種很薄很平整的東西,能夠在上麵寫字。”
玄奘尚未說話,圓覺就鎮靜地大喊道:“那太好啦!”
這一發起獲得了婆蘇蜜多羅和圓覺兩兄弟的同意,因而三人找船渡河,繞塔禮拜。
他又指著塔旁一塊方形的大石說:“佛陀就在這塊大石上端坐,為天人大眾宣說他的本生故事。”
“哦,”圓覺彷彿有點明白了,但還是冇法瞭解,“要寫字,貝多羅樹葉多得是,采來用便是了,何必吃力兒去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