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是有點過分了的感覺[第6頁/共12頁]
遼設南麵官和北麵官雙軌官製,以“本族之製治契丹,以漢製待漢人”。北麵官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麵官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因俗而治。大部分官名及職掌因循唐製,並參照五代和宋朝的官製。官有實授、遙授之分。職事官與散官及階、勳、憲銜、冊封、食邑戶數等配套。遼代官名多有契丹語官名,如林牙即翰林,惕隱掌管皇族政教,夷離畢掌管刑獄,乙裡免為誥命夫人,等等。
邊境編輯
?南下中原
漢文國號
因為政局動亂不安,迫使遼穆宗停止了遼太宗、遼世宗一貫履行的南伐中原政策,以規複因耐久戰事而消損的國力,與南唐、北漢結合對抗遂漸強大的後周。959年後周策動北伐,遼朝寧州(今河北青縣)刺史王洪舉城投降。周軍隨後霸占益津關、瓦橋關,莫州、瀛州刺史劉楚信、高彥暉也舉城投降。當時後周世宗欲一鼓作氣,直取幽州,遼穆宗乃至成心放棄燕雲十六州[32]?。最後後周世宗因為沉痾而南返,莫州、瀛州歸後周擁有,而遼軍加強防備,不敢南下。因為遼穆宗本人愛好殛斃,常常親手殺人。同時又愛好打獵到“竟月不視朝”,最後於969年仲春被侍人所弑。耶律賢被推舉為帝,即遼景宗,改元為保寧[31]?。
走向滅亡
國土範圍
3邊境
?契丹崛起
6經濟
10帝王世係
?宋朝
?五京軌製
遼太宗時,取燕雲十六州後,其國土包含長城以南的泛博地區,為保持契丹族的騎射善戰傳統的經濟餬口,仍然過著“轉徙隨時,車馬為家”的餬口。正如《遼史》中記錄的“遼國儘有大漠,浸包長城之境,因宜為治,秋冬違寒,春夏避暑,隨水草就畋漁,歲覺得常”,四時各有行在之所,在這類特彆經濟、政治、文明背景下,在契丹的辦理體製上,逐步構成了一套縣有光鮮遊牧契丹民族奇特特性的四時捺缽軌製。契丹天子四時巡行的宮帳(也稱牙帳),即春捺缽、夏捺缽、秋捺缽、冬捺缽[28]?。
938—982年[1]
遼軍大抵分為宮帳軍﹑部族軍﹑京州軍和屬****。宮帳軍,征集直屬天子的著帳戶壯丁構成,是契丹族親軍,供宿衛和交戰,“以行營為宮,選諸部豪健千人,置腹心部[34]?”。部族軍,首要由契丹以外的部族壯丁構成,供保衛四邊。以上兩種軍隊是遼軍的主力。京州軍,亦稱五州鄉軍,征集五京道各州縣的漢族﹑渤海族等的壯丁構成。屬****,由臣屬國壯丁構成。後兩種軍隊為幫助兵力[28]?。遼初,貴族男大家人服兵役,春秋在15~50歲之間的列籍正軍,兵器﹑戰馬自備[35]?。“正軍一名,馬三匹,打草穀﹑守營鋪仆人各一人”,“人馬不給糧草,日遣打草穀騎四出抄掠以供之”(《遼史·兵衛》)。厥後,“沿邊各置屯田戍兵,易田積穀以給軍餉。”(《遼史·食貨》)遼軍以馬隊為主,首要兵器是弓箭和刀槍。前期從宋朝傳入拋石機式的火炮,編有炮手軍[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