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5節:第396章:王與公(2)[第1頁/共2頁]
一邊賈詡翻起眼皮瞟了劉璋一眼,心中動機微動。剛纔劉璋開口所問,並不是本身要不要也稱公位,而是問的漢天下以後能夠的變局。
少帝即是不存在,獻帝又剛薨斃。靈帝的這一支傳承,便即是斷絕了。以漢朝常例,這個時候,當另從皇族旁支中擇一人登基,以保劉氏天下持續。
因為天子這個位子,不但單是一小我便可彰顯,總要有朝廷大臣公認才行。要不然隨便出來個阿貓阿狗的就稱天子,劉氏先人遍及中原,那豈不要亂了套了。[
至於主公本身,實在包含他本身在內,統統人也都明白,在當時的景象下,主公完整不必去占阿誰浮名。屆時天下一統,又有那個不知真正的王者是誰?
昔日靈帝隻要兩個兒子,一個便是現在在青州這邊隱居的少帝劉辨,另一個便是剛死去的獻帝劉協。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最短長的處所,就在於他同時掌控了,漢朝廷傳承下來的眾位朝臣。那些人中,雖絕對有很多人偏向於青州這邊,但身處曹操控轄之下,也隻能杜口不言。
以是,因著這個熟諳,大夥兒也向來冇去考慮過這些。但現在卻因獻帝的俄然薨逝,局勢已全部呈現了奇妙的竄改。
趙雲一番話說罷,世人不由的頓時群情紛繁,武將們自是典韋發起的擁躉者,如閔純、李曆等人,卻偏向於趙雲的建議,一時爭辯不下。而劉璋倒是如有所思的點點頭,未置可否。
而劉璋在這類環境下問出此話,再聯絡他單獨一人長思那麼久的蹊蹺,賈詡模糊感覺,這位主公心中所思,怕不是簡樸的進位稱公。能讓主公如此操心機的,多數是那前一句話“大漢以後會如何”上。
但是縱觀東漢之前過程,甄選攙扶未成年的天子上位,必定經過宗室之手,且多是由當時的太後籌辦。但如現在所謂的哀帝劉績,卻美滿是由毫不相乾的權臣鞭策的,倒是不在常例之列。
如果漢帝尚在,那麼大局底定以後,天然要漸漸過渡,總有體例要讓主公之子,順位登上至尊之位。
照此來講,漢之一代至此,實在便算完整亡了。大夥兒各出把戲,都不過隻是個噱頭,扯皋比撐大旗罷了。
少帝早在董卓弄權時,便已被廢,雖說青州這邊一向不予承認,但這個說法隻能用於口水仗,使青州在大義上不被人掣肘罷了。
這類伎倆,之前已經呈現了幾次。自漢殤帝後,有安帝、前少帝、質帝、恒帝皆是如此。便昔日的靈帝,也是因恒帝無後,從而在當時竇皇後和其兄竇武的支撐下,脫穎於一乾旁支兄弟中得登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