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樵夫詭計捉孟良 六使單騎收焦讚[第1頁/共4頁]
是夕,六郎獨坐於帳中,秉燭觀書。將近二更左邊,孟良果部軍士悄悄來到佳盜窟。遣人緝探,回報寨中甲士各安息去了。孟良喜曰:“今番報其仇矣。”徑到寨邊,動部下停止於外,自輕騎殺入帳中,見六郎隱幾而臥,更無一人。孟良手提巨斧,乘力向前,喝聲:“六郎休走!”舉斧未落,忽一聲響處,孟良連人帶馬,陷人上坑中。帳前健軍一齊搶出,用搭鈞擒住。孟良帶來都下二千餘人,被軍士圍裹將來,未曾走得一個。世人押過孟良,六郎謂之曰:“量君見地,不出我神機。放汝歸去,在乎調集人馬來戰。”圍令擺佈放之。孟良曰:“我雖為賊,頗知禮義,隻緣頑性未除,蔽卻本來恥辱。將軍神人也,我安敢不伏哉?甘心傾慕以事本官,無他念也。”六郎大喜曰:“君若肯歸順於我,久後終得好項目矣。”
第二十三回 樵夫狡計捉孟良 六使單騎收焦讚
酒至半酣,孟良曰:“離此六十裡,有芭蕉山,陣勢極惡。內聚能人,埋頭劫奪放火,官軍無法他何。為首乃鴉州三元縣人氏,姓焦名讚,生得麵如赤土,眼若銅鈴,四肢青筋崛起,遍身肌肉,塊壘無數,使一柄渾鐵錘,萬夫莫近。若得此人來降順,尤其吾黨生色。”六郎聽罷,欣然起曰:“吾當親齎空頭官誥,招來為將。”孟良曰:“此人至頑,本官不成輕往,須部眾而去。”六郎曰:“吾以誠信待人,何故兵為哉?”是日酒散,已交三鼓。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裡,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字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冷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曆曆。我醉鼓掌狂歌,舉杯邀月,對構成三客。起舞盤桓風露中,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翩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
是夜,酒至半酣,六使於席上謂嶽勝等曰:“吾父子八人,自歸大宋今後,與北番世仇。我父令公,因爪州之戰,喪身於胡原穀,當時暫埋骸骨於李陵碑下。每欲遣人取回,葬於先瑩(瑩(ying,音盈)--宅兆。)少儘人子之道。奈偶然腹之人,代我前去,心常快快,不知何日得伸此誌也。”嶽勝曰:“本官此意,誠乃大孝至情。爭奈番兵阻道,四下皆賊敵,難以亟取;須遲緩數年,則可計算。”六郎因潛然出涕,遂撤席而散。
時孟良因聽本官席上所言,自思曰:“我蒙三次不殺之恩,本日要人著力,地點無一人敢承其誌者。不如乘徹夜悄悄偷出營寨,密往胡原穀,獲得骸骨而歸,少報本官之萬一。”孟良籌辦已定,不與世人曉得,徑望胡原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