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國計民生[第1頁/共4頁]
徐平為人做事一貫老成,在趙禎和朝中大臣的印象裡,都早已經健忘他才二十多歲的年紀,隻當作宦海浸淫多年的白叟。徐平一說王拱辰隻比自小兩歲,趙禎和晏殊才恍然明白過來,不過不是想起王拱辰春秋不小,而是想起徐平本來才這麼年青。
一邊的晏殊笑道:“倒是巧了,我回到都城,剛好有人托我給王拱辰做媒。”
徐平冇有插話,他的看法裡對這類包辦婚姻還是有些架空的,固然他本身也是父母包辦,但到底是從小長大,知根知底,跟這類分歧。
徐平接著道:“人生活著,講究的是吃穿住行,國計民生,最要緊地不過就是這四件事。營田務種稻種麥,讓都城百姓吃飽喝足。如果棉花能夠順利地紡織成布,就大範圍地種棉花,百姓們便就有了穿戴。衣食無憂,朝廷高低也就能安枕了。”
“資政殿學士薛侍郎,有五女,此中四女都還冇有許人。我回到都城,特地托我尋覓合適的人家。前兩天見範仲淹,談起此事,剛好館閣訂正歐陽修喪妻未娶,薛家二女便許給了他。剩下三女,我想來想去,都城內裡也隻要王拱辰這位狀元最合適,薛侍郎也非常中意,隻是還冇有來得及去問他的設法。明天剛好提及來,不是天意?”
“萬事開首難,第一年有兩三萬石,第二年不定就有幾十萬石了,漸漸來嗎!”
薛奎受兩任天子的信賴,當朝的元老重臣,現在年紀老了,又有哮喘,根基處於養老的狀況。這但是真正的權貴朱門,足以當得上王拱辰這位狀元了。
傳聞是薛奎家,趙禎拊掌笑道:“這是好人家,足以當得起狀元郎。如此最好,王拱辰在都城裡任職,娶薛侍郎家的女兒,是他的福分。”
事情便就這麼定下來,王拱辰出任第一任的營田務提舉官,至於跟薛奎家三娘子的婚事,就要靠晏殊一張舌綻蓮花的巧嘴了。晏殊做媒不是第一次了,有經曆,定能辦好。
良種也像天下上的好多東西一樣,一代一代的農夫都想著優當選優,把品格最好的種子留下來。千百年後,才發明良種碰到了瓶頸,與原始種雜交會有更好的結果,轉轉頭卻發明原始種差未幾都消逝了。這個年代原始種豐富,徐平可不想華侈掉。
徐平上前,恭聲道:“陛下,木棉廣南人稱為吉貝,有很多種。有的高大如喬木,但也有這類長不大的,看起來固然有不同,實際還是一種。若論紡布,這類木棉的線要長很多,紡起來纔不輕易斷,比那種高大的木棉樹強很多。以是紡布的話,都是種這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