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孟州通判[第2頁/共3頁]
而姚澤廣更是一個“勤政”的好官,措置政事幾近冇一天餘暇。店主丟了雞,西家的孩子跑到孃舅家玩,家裡卻覺得人丟了,隔天又有農戶被人借了牛本身忘了,這類雞毛蒜皮的小事每天都有,姚澤廣每一件都詳細過問,事事親為,忙得不成開交。(未完待續。)
徐平與李參並騎,不急不徐地行走在河灘上,一邊說著些閒話。
現在徐平的身份不是處所官,也不是禦史,麵對孫豐年一家碰到的事情,想的不是做彼衰老爺,給他們家申明委曲。而是當作一個政治事件,用政治手腕處理。
徐平騎在頓時,看著麵前黃綠相間的兩條長帶。
離了河灘,劉小乙得了徐平的叮嚀,催馬快行,先回三皇廟裡籌辦。
從向黃河取水的汴口一起走來,河灘越來越寬廣,蘆葦叢卻越來越低矮。明顯越往黃河的上遊去,河灘天生的時候就越短,蘆葦還冇有成氣候。
徐平笑道:“現在這時節,賦稅等諸多事件龐大,我也是當過通判的人,曉得這職事的辛苦,李通判不須與我客氣。”
姚澤廣無法,帶了幾個步行的差役,緊緊地跟在前麵。
一邊說著,一邊掃了一眼李參身後的姚澤廣。
李參為官多年,天然曉得徐平說的是甚麼意義,點了點頭:“待製放心,下官定不會誤了朝中大事。這兩個月救災,同時我也會把事情辦了。”
黃河一出白波山口,河道便俄然變寬,並且滾來滾去變幻不定,在南岸構成了龐大的河灘。如果開墾出來,這都是上等的好地,土層深厚,肥饒非常。不過在黃河灘上種地要麵對摸不準脾氣的黃河,這個年代隻是任蘆葦發展。
徐平道:“事情有些龐大,那戶人家身上冇有官府同意搬家的文書,錯又不在他們,姚縣令說的是縣裡完不曉得有這類事情。歸正一句話兩句話也說不明白,我們還是先回三皇廟裡,吃過了飯,再漸漸細說這件事。李通判,我話說在前頭,如果河道查探得冇有題目,秋後能夠就要開渠引水。就依現在河陰縣裡的模樣,是千萬不能抽出人力來的,入秋之前,局麵必須扳過來!”
轉過甚,隻見一行數騎向河灘奔來,離得近了垂垂減緩速率。到了離徐平身邊不遠的處所,馬隊停了下來。
徐平道:“河陰縣城處所狹小,縣衙裡也冇甚麼好坐,還是直接去三皇廟我下榻的處所吧。那邊處所泛博,李通判便也歇在那邊好了。”
兩人客氣幾句,姚澤廣瞅準機遇道:“這荒郊田野,不是說話的處所,不如回縣城如何?通判從孟州趕來,還冇進城便就來見徐待製了。”